搜索
首页 > 中国文学 > 正文
唐万清:《北雁南归》(连载)笫二章第五节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1-21 17:13:22    浏览量:


唐万清(四川邻水)


《北雁南归》笫二章第五节

第五节

亲携萝儿入学堂    巧梳辫子拜先生

       话说萝儿,小小年纪,勤持家务,善带弟弟,持孝父母,令左邻右舍无不夸赞。然而,年已八岁,再也不能不入学堂。虽是女孩,也须识得字、断得文、算得账,将来出阁也不致受人欺负。于是,秦晋公花氏夫妇便送将她到学堂而去。

       称着学堂,实则几间木板房。每间不过五十来平米,仅可容纳三十来个孩童蒙学。教室共八间,起于解放初兴学校那阵。建立一小山丘北侧,依丘伴田,南边正面两间,中隔堂屋。东西边侧面各三间,东三间是四五六年级各一间,西三间是一二三年级各一间。中间宽敞地坝安了一幅木制篮球板,便是全部运动场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村孩童较多,村小也有少至一百五六,多至二百四五。凤凰岭下的这所凤凰村小学,由于地处云娥山北端,地势偏僻,交通不便,远地孩童不便来此。所入学者,大多本村及附近周围几个山村的孩子。故此,人数尚不算多,刚好一百八十来人。尽管如此,也热闹异常。打逛声、练操声、唱歌声、读书声、讲课声,声声入耳。也给沉寂的山村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凤凰村小学,有七个教师,一个主任。七个教师,三个代课,两个民办,两个公办。主任教师自然是位德高望重,四十岁左右的本村民办教师。三个代课教师和那两位民办教师也本村及团邻村的。只有两位公办教师是这两年分配出来的云州师范毕业的中师生。

       任一年级的是位五十岁开外的宿儒先生,也姓秦,是位旧学秀才,颇通旧学,古文、诗对尤好,尤其是有一手好毛笔字。按族谱,是国字辈的,比晋字辈高一辈,按辈份,萝儿应称声叔公。听说,这位先生方正博学严厉。留有一把灰白灰白的胡须,讲起课来,一顿一挫的,很有板眼。当然,戒尺也是有一把的,只是很少用。

       秦晋公花氏送萝儿进的这个班,就是这位老秦先生所教的班。事实上一年级也只有这一个班。

见面那天,萝儿穿了件干净整齐的小豌豆花布制作的衣服。扎了根一丝不乱的小辫子,花氏为梳这辫子很是下了番功夫。萝儿自幼发多发黑,要拢得顺溜可不容易。梳完,编好,用了根新红头绳扎紧了。还特意在萝儿额右上角撇了枚蓝色的蝴蝶夾,将刘海贴得服服贴贴的。整理清爽顺溜了,便背了个自家用一块花布缝成的小书包,装了支带有橡头擦头的铅笔,一个旧本子,到学堂去。

       见面时,父亲携了萝儿的手前来老秦先生面前谦恭地说:“二叔,这就是您侄孙女儿秦萝,这就交给您老人家了,请多关照,不听话,只管打。我和她娘绝不找您麻烦!”然后,扯了萝儿上前说:“这就是你秦叔公,现在要叫秦老师了。他可是远近闻名的很有学问的先生。以后好心跟叔公学!叫秦老师好!”

    “秦老师好!秦叔公好!”萝儿甜甜的喊道。声音像鹂儿一样好听。

       秦老先生赶忙回道:“秦萝好!萝儿好!”言罢,竟同秦晋公对视一眼,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翘了母指,一边夸道:“萝儿好生乖巧,好生聪慧,好生有礼貌!!可以打包票的,长大必有大出息!!”然后,携了萝儿的手,走进了西侧最末一间教室。

       不一会儿,教室里传来秦老先生抑扬顿挫的朗诵声:“我爱北京,我爱天安门,我爱五星红旗……"接着便是蒙童们稚嫩的学读声:“我爱……北京……我爱……天安门,我爱……五星红旗……”

       就这样,萝儿终于成了一名小学生。这已是上世纪的一九八八年九月一日的事儿了。(未完待续)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