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那是1979年的事了。全国第五次核物理学会在成都五福村军区二招召开,至今想来,仿佛就在昨天。
那一年,会议盛况空前——18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齐聚一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只有5个参会代表,而我来自电子工业部第九研究所(中电科九所),是电子工业部唯一一位在小组正式发言的代表。虽然我出身于电子科技大学,长期研究微波电子元器件,对核爆炸瞬间的物理过程知之甚少,但依然怀着一颗炽热的心,走进了那场属于中国科技界的盛会。
会议由于敏主持,赵忠尧等老一辈科学家悉数到场。会后,四川老乡罗箭——罗瑞卿大将的儿子,我们在戈壁滩马兰相识——带我登上二楼,走进于敏的寝室,请他为我的文章修改润色。那一刻,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于敏认真翻阅后,接连问了我几个问题:“这个器件是你自己做的吗?那个专利有专利号吗?《电子学报》有相关报道吗?”这一连串的追问,让我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严谨与执着。
后来,我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东风五号导弹的研制——如今,它已发展到东风六十一。回望来路,我从16岁入伍,走过乌蒙山的崎岖山道。那乌蒙山,在毛主席诗词里有“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迈描述 ,横亘在云贵川大地,气势雄浑。当年我在那片土地上,深深感受到它的巍峨与壮丽,也在它的山路间留下了无数的足迹,磨炼了自己的意志。攀过成昆铁路的险峻山岭,到白虎山甘海子考军校落榜,再到亲历文革前后的社会变迁,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最终,我带薪进入电子科技大学303专业学习,在中电科九所的科研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
如今,每当我想起那次会议,想起于敏、赵忠尧等前辈的身影,想起罗箭带我走进那间寝室的瞬间,心中便涌起无限感慨。五老志愿服务、“两弹一星”精神,正在一代代科研人心中薪火相传。
这些年,我们国家在新材料领域也一步步走在前列,一些关键的稀土材料研究,已成为支撑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天是9月9日,我永远怀念伟大领袖毛泽东!
乌蒙踏遍路千重,成昆云深岭万峰。白虎落榜心犹在,文革风霜志更雄。
五福村中群星聚,二招楼上见于公。东风万里承遗愿,两弹精神照碧空。
(绵阳市科协委员、市关工委科技团 张光明)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