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7月3日,沐川县关工委执行主任李正银在乐山市“关工委工作与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融合发展的探讨与思考”专题座谈会上发言《坚持党建引领,深度融合发展》。
沐川县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关工委工作与离退休党建工作从完善“三体一强”网络、推行“三同一兴”措施、依托“三乡一助”平台、展现“三强一优”作用方面入手,广泛开展“老小牵手”特色活动,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播出“老有所为发光热”,央视《社会与法》栏目播出沐川真实案例《爸爸的“野蛮女友”》。《沐川县关工委为辍学女孩骆通燕圆读书梦》《母仪天下赋》等5篇社会关注度高的专稿获评《人民日报》有品质新闻。
一、完善“三位一体”网络,实现组织制度上融合
(一)实施“一把手”工程。各乡镇党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学校校长兼任关工委主任,实现县、乡镇、村(社区)关工委名称统一。底堡乡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万顺发参加乡关工委在花园村、水月村关工委开展为期10天的“缘聚底堡·情满乡村”快乐暑假夏令营活动,作动员,提要求。舟坝镇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陆光明参加重阳节“五老”志愿者文艺演出慰问活动。沐溪镇三观楼社区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陈朝金亲自组织社区关工委开展经常性关爱活动,参加网吧监督活动。
(二)坚持“三落实”保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县关工委主任,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兼任关工委副主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长任县关工委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在组织部设立老干股、关工股,落实了编制,配备了工作人员;落实了县、乡镇、村(社区)经费财政年度预算和办公室。
(三)体现“交叉式”兼职。让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副主任担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同步落实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经费、工作补贴以及年度考评奖励等事项,有效推进了基层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和基层关工委组织队伍建设融合发展。
(四)体现“宝塔型”覆盖。全县关工委组织210个,其中乡镇13个、村(社区)151个、学校27个、机关15个、国企7个、民企3个,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二、推行“三同一兴”措施,实现工作机制上融合
(一)同规划部署。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全县老干部工作要点,纳入县委老干部局总体工作统一部署安排,县委组织部办公会议定期研究关工委工作,实现老干部工作与关工委工作同研究、同规划、同部署。
(二)同落实推进。要求在抓好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同时着力推进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场所建设、制度建设。全县所有建立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单位同步建立关工委组织,单位老同志全部加入“五老”志愿者队伍,实现组织队伍共建、场所阵地共用、公共资源共享。
(三)同督导检查。县委将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关心下一代工作同步纳入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考核范畴,实现了老干部工作与关工委工作的同督查、同考核、同奖惩。(四)兴创先争优。沐溪镇关工委获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沐川县关工委获全市先进集体,获省市县“十佳五老”15人。张志文两次获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李正银获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省老科技工作者先进个人、全省优秀老干部志愿者、全县优秀共产党员。沐川县关工委获2023~2024年度乐山市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县关工委执行主任李正银、县融媒体中心编辑杨雄获2023~204年度乐山市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县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吴承旭获乐山市第四届“十佳五老”提名奖。
三、拓展“三乡一助”平台,实现特色活动上融合
(一)红色乡情铸魂活动。依托狮子山烈士陵园红色乡情,组织“五老”和青少年开展缅怀先烈活动;出版《沐源洄溯》《时韵献芳》,编辑《沐川党史故事》,组织“五老”讲好沐川乡情故事,开展爱乡送书读书活动;依托沐川中学、醉氧天街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三法一典”普法讲座活动。
(二)农耕乡园科普活动。依托中国紫茶、魔芋、竹子之乡和国家非遗、世界吉尼斯纪录──草龙文化优势,建立紫茶体验园、魔芋示范园、竹纸产业园、草龙传承园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024年组织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215人次,开展浙川“银龄行动”、“专家营地”、“田园课堂”、“非遗传承”特色活动42期600余人。
(三)敬老乡贤宣传活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关工委主任黄师重视宣传关工人,亲自协调沐川县融媒派记者采访报道省市县“十佳五老”冯祖珍在乐山市召开全市关工委工作会议上发言的感人事迹。认真落实习总书记“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要求,组织“五老”乡贤编辑出版邓姓等25姓氏家谱500余册,举行家谱发行会议,加强了家庭教育向纵深推进。利用中秋国庆、元旦春节,开展“孝老敬贤”月活动。2024年走访慰问省市县“十佳五老”及先进个人45人次,向“五老”志愿者赠书350册。加大宣传力度,2024年编发《关爱行动》简报12期,在市以上媒体用稿109篇,其中国家级14条,省级88条,市级7条,四川省关工委、《关爱明天》杂志、关爱明天网、《晚霞》杂志17条。
(四)助弱帮困爱心活动。依托脱贫攻坚,组织“五老”开展帮扶助困活动,向县实验二小患白血病女孩黎佩玲捐款4万多元,带动社会捐款30多万元,让她康复重返校园;全国优秀教师、全省十佳“五老”冯祖珍帮助辍学的贫困女生程苹重返校园考入川农大,让残疾女孩张毅到她家同吃同住圆读书梦,在浙江就业,受到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李永寿的肯定,《四川日报》报道《沐川县建和乡关工委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关心下一代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冯祖珍:奉献的夕阳更美丽》获四川宣传关心下一代新闻佳作二等奖。2024年通过爱心助学、助困、助孤、助残、助业和爱心帮教的“五助一帮”行动的金额达7296人次850多万元。
四、展现“三强一优”作用,实现老有所为上融合
(一)强化领导班子建设。乡镇、村(社区)、学校和县级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退休老同志为执行主任,常务副主任由党组织副书记、退休干部担任,组织委员担任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全县离退休干部党支部32个,13个乡镇和15个部门建立了关工委,沐溪、富新、利店等乡镇和县检察、法院、公安、文旅、农业等16个关工委执行主任兼任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12个关工委执行主任兼任党支部副书记或委员,从组织结构体系上实现了深度融合。
(二)强化五老队伍建设。全县参加“五老”志愿者队伍的6540人,其中离退休干部党员381人,成为“五老”队伍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成为一支素质优良、人数众多、覆盖面广、结构合理、扎根乡土、富有活力的“五老”队伍。沐川县关工委的创建者雷在阳88岁了,还在继续关心沐川的关爱事业,参加关工委的活动,激励我们把关爱工作做好。曾先后两次获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的张志文,因患重病仍坚持做关爱工作,成为我们学习榜样。
(三)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县关工委与县委老干部局在沐溪镇杨柳村建立了“五老”农技推广工作室和老党员工作室,在富新镇罗柘村一枝春建立了“五老”茶叶良繁工作室和老党员工作室,在县检察、法院等机关建立了“五老”维权护法工作室和老党员工作室,在沐溪镇三观楼社区建立“五老”关爱工作室和老党员工作室。同时,在沐溪镇三溪村建立了“五老”草龙传承工作室,在沐溪镇建和社区建立了“五老”家教工作室,在沐溪镇凤凰村、松林村建立“五老”魔芋科技示范工作室,在沐溪镇泥河村建立“五老”山歌传唱工作室,在富新镇宋村建立“五老”猕猴桃工作室,在大楠镇高山村建立“五老”文艺活动工作室。(四)优化整体合力建设。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党组织带动建强各级关工委组织,形成县级、乡镇和部门、村(社区)、学校和企业关工委共同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确保各级关工委把“五老”工作和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作为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组织联动共建、资源联合共用、成果联合共享,保证“五老”工作和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在场地、人员、管理、活动、保障方面的落实,促进工作活动室设置科学合理、管理规范有效、活动正常开展。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