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在四川西北的群山褶皱里,藏着一片被江河深情拥吻的土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里是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共同滋养的秘境,两条奔腾的巨龙在此舒展身姿,为这片高原注入了生命的律动与岁月的沉淀。
黄河,带着青藏高原的凛冽与苍茫,在阿坝州的若尔盖草原拐出一道温柔的弧线。草原上的溪流如银链般袅袅汇聚,在广袤的湿地间蜿蜒缠绕,织就了黄河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春夏时节,水草丰美如毯,牛羊似珍珠点缀其间,黄河支流宛如大地的血脉,静静滋养着这片“川西北高原绿洲”,连豪放的黄河,在此也多了几分江南的婉约。
而长江的支流,则以另一种姿态拥抱阿坝。岷江从松潘的雪山奔涌而下,穿过叠溪海子的静谧,掠过汶川的峡谷,带着雪山融水的清冽与峡谷的激荡,一路向南,开启了长江上游的澎湃征程。大渡河流经阿坝州的东部,在崇山峻岭间穿梭,激流拍岸,险滩林立,既见证着它的刚毅,也孕育了沿岸藏羌儿女独特的人文风情。这些长江支流,如同大地的筋骨,塑造了阿坝州的雄奇地貌,更串联起了藏寨羌村的烟火人间。
长江的灵动与黄河的厚重,在阿坝州交织碰撞,孕育出独一无二的生态与文明。这里既有黄河湿地的辽阔壮美,也有长江峡谷的险峻幽深;既有藏寨的古朴庄重,也有羌碉的挺拔威严。江河不仅是地理的坐标,更是文化的载体——转经的信徒沿着河岸轻摇经筒,许下岁月的心愿;劳作的人们伴着河水的节奏吟唱,歌声里藏着世代的期盼。世代居住在此的人们,早已将江河的品格融进了血脉。
当晨光洒满雪山,两江的水流在阿坝州的土地上同时闪耀,一条奔向东海,一条涌向渤海。它们从这里出发,带着高原的纯净与热情,滋养着华夏大地。而阿坝州,便在这两江的怀抱中,成为四川乃至中国版图上,一处被江河深情眷顾的永恒秘境。
藏区有真情:信仰在行动里闪光
在川主寺,吾拉姆的故事格外让人动容。这位生长在藏区安多藏族的妇女主任,身为共产党员,把一夫一妻的新风尚种进生活;家里长辈代代揣着对党的赤诚,那份情感纯粹得像高原的蓝天,厚重得如脚下的大地。更难得的是,她先富起来后,心里装着的始终是乡亲——帮藏区贫困学生圆求学梦,正是共产党员“先富带动后富”的初心写照。她的爱人曾在山东当兵,不同地域的缘分在藏区扎根、结果,本身就是民族情谊最生动的注脚。其实不管哪个民族,真正的信仰从不在空谈里,全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她用日子诠释对党的信任,用善意温暖身边的人,这样的故事,比任何说教都有力量,值得我们深深学习。
阿坝行:科技星火,点亮藏区希望
在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一场关于传承与希望的交流,为藏区科技教育添上了生动注脚。我有幸与阿坝州人大副主任、州老科协会长杨绍林(安多藏族)探讨,他眼里满是期许:盼着绵阳市关工委科技团能携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物院)的“五老”志愿者,带着“两弹”精神与AI智能玩具,走进藏区的学校、寺院,让科技的火种照亮高原。
这份愿景,已悄然照进现实。今年5月1日,在阿坝州州长、州关工委执行主任吴群刚的安排下,绵阳市关工委科技团走进松潘白羊小学。活动中,科技团带来了精彩的科普课堂,“两弹”精神的宣讲更像一束光,传递着穿透岁月的信仰力量——就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科技世界的窗,让知识与精神的养分,点点滴滴滋养着藏区学子的成长。
从川主寺的交流,到白羊小学的实践,是汉藏携手、共筑科技未来的生动缩影。相关事迹已登上中国关工委网站及四川成渝两地“关爱明天”网站,成为跨区域协同育人的鲜活案例。相信在各方努力下,“两弹”精神会在藏区深深扎根,AI等科技也将成为孩子们探索未知的翅膀,让阿坝这片被长江、黄河润泽的土地,绽放更璀璨的科技之光,孕育出更多拥抱未来的希望火种。(绵阳市关工委张光明)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