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中国文学 > 正文
苏长龙:石块上雕着艺术瑰宝——访砚石雕刻师阳勇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7-31 10:44:34    浏览量:


苏长龙   (四川)



       砚为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笔、墨、纸、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唐代,砚台文化达到高峰,知名文人雅士,不仅在使用砚墨工具,还不惜重金购买,当着奢侈品陈设家中,增添豪华庄重气派。至宋代,砚文化更是风起云涌,制作砚台成为热门的职业,各式各样砚台成为市场的热销货,墨客们的案上宝物,收藏家的主打物品。彼时,众人对砚的设计、雕琢、把玩,吸引了许许多多的票友、玩家,全国范围内渐渐形成鲁、端、歙、洮“四大名砚”。以后历经明、清、民国,砚台艺术日臻完美。砚雕流派纷呈缤纷,各有风骚,不减时尚物品,体现个人志趣。


  随着硬笔的普及,砚台失去了实用性,但作为收藏艺术品和文创产品,仍是行业界值得引以为豪的收藏物,和相送的随手礼。

  阳勇,巴中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巴砚》传承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刻苦钻研砚雕艺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的作品《香山九老》《宝山福韵》《云龙砚》等数次在全国艺术品鉴赏中获得金奖,成为砚雕领域的佼佼者。    

北上,结缘砚雕初展才华

  阳勇出生于巴中市恩阳区,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从小酷爱画画,梦想就是能够进入美术学院,享受画画带来的人生乐趣。那时家中兄弟姐妹多,为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选择了外出打工。1992年过完了春节,他背着行囊,踏上了打工路。

  第一站他来了北京,在工地上搬砖头,扎钢筋,背水泥,还在矿上拉过煤。为了追讨工资,他被黑心老板一顿毒打。小小年纪,就饱尝了人间辛酸之苦。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拉煤回来的途中,走进了一家石砚厂。在厂区展览室中,他仿佛来到了一座宝藏殿,无数台栩栩如生造型别致的砚台作品,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的目光。天黑下来了,门卫说要关大门了,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第二天,他又继续待在展览室内,一看就是大半天。这引起了著名北砚雕刻师王兴伟的注意。经过一番交谈,阳勇虔诚地对砚台雕刻艺术的追求,和对砚刻艺术初步的见解,打破了王兴伟多年来不收外地徒弟的行规。


  在北京砚雕厂学徒期间,阳勇凭着对砚雕艺术执着的热爱,加上他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地感动同事们,令毕生从事砚台雕刻的王兴伟赞叹不已,王大师决定把多年累积的砚雕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阳勇。

  有如北方人的性格一样,北方砚雕作品有着雄浑豪放、古朴大方的特色,造型图案简洁明朗,给人以沉稳、厚重、亲切之感,运用平雕、浮雕、透雕、镂空等多种技法,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四年的时间,阳勇勤学苦练,细心揣摩。从磨刀、制坯、打磨等粗活干起,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刀具用坏了一把又一把,前三年所学的全部是基本功。记得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是一个寿星,熬了整整一个通宵,没想到师傅一句“呆板,毫无气色”,将之敲碎。阳勇感知在艺术的坦途上,并非一帆风顺,有挫折,有失败,功底自然会渐渐雄厚,雕刻生涯愈加丰富多彩。自此,他更加废寝忘食,刻苦钻研,虚心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接二连三地创作了系列人物像和风景画,深受师傅称赞和行界的好评。雕刻那小于发丝间的线条,拿捏得游刃有余,恰到好处。不久后,王兴伟师傅说,你对北方砚石雕刻已经操刀自如,自成一派。但对南方的砚石雕刻风格还不甚了解,艺海无涯,要想在砚雕行业有所建树,必须精通各个艺术门派,从中汲取营养精华,融会贯通,才会步入砚雕艺术的高端。


南下,融会贯通深耕砚雕

  听从师傅建言,阳勇带着六年来精心创作的几部作品,南下广州,继续砚雕艺术生涯的造诣。

  广州的繁华和喧嚣,并没有让他的事业阔步前行,相反由于南北台砚艺术风格的差异,他所创作的砚台作品水土不服,成了滞销货。阳勇敏锐地觉察到,自己多年所学砚雕艺术还只是冰山一角,继续苦心修炼是他唯一的选择。

  一切都要从头来。恰巧他的一位同学路过广州,经过一番交流,点醒了阳勇,想要在广州站稳脚跟,产销对路,必须精通南派技艺,熟悉南方人鉴赏水平,于是他又走上了深造技艺的路程。

  南方的砚雕,大多是山水画,风轻云淡,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紧密的关系。在手法上,用的是平雕。陡然使用南方的平刀雕刻,阳勇首先克服生疏的难题。把平面的山水画雕刻出立体感,非常考验线条、纹理和结构的把握。一次在深圳雕刻艺术品鉴赏会上,阳勇有缘认识了国际雕刻大师龙玉书老师。龙玉书被阳勇的诚实执着所感动,决定破例收他为弟子。正遭遇创作瓶颈期的阳勇,仿佛在迷雾中看见了前方的光明。

  拜师初期,龙玉书并没有传授砚雕技法秘籍,而是从生活细节上徐徐诱导。南方艺术家们的艺术灵感,诞生在生活中,在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

  艺术的源泉来自生活。阳勇漫步在广州的深巷陌路,千年古城的毛细血管里,散发着古色古香南粤文化底蕴,羊城的文化深深打动着这个来自大巴山深处的汉子。

  2006年,他探访到云南省巧家县有着取之不尽的砚材料,那里是闻名遐迩砚雕之乡,各路名家齐居此地。阳勇决定在那儿安营扎寨,再次学习各路砚雕技艺,创作出被行业界认可的作品。

  巧家奇石多产于金沙江流域,有五亿上古年代之久。阳勇租了一间民房,除了钻研技艺外,就是外出走访民间艺人。 

  生有涯,艺无涯,修炼南方雕技,阳勇从零开始。他深知,雕刻一部作品有着过多的程序,稍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经过一段时间苦练,他的作品不仅有北方画梁雕栋的宏伟气势,也有南方妖娆的娟秀之美,现在他又深耕云南的飞禽走兽,以及画梁上的梅兰竹菊。历经数十年,他磨炼出手上真功夫,无论是线雕、圆雕,还是浮雕、平雕,他都能够熟能生巧,游刃有余。现在他更注重把写实和写意两种手法用好用活,作品有了高水准的艺术感,他不再是民间匠人,而是地道的艺术家。

 “每拿起一块石头,仿佛与一位先人对话,告诉我这块石头该怎么构思、切磨,适合雕刻何种图案。让一块硬石头拥有鲜活的灵性,我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谈起那一段经历,阳勇深有感触地说。

  在巧家县,他的技艺有了长足的发展,多部作品获得专家频频称赞,名气也在当地一点一滴地累积起来。政府部门为他开辟了绿色通道,在旅游景区布展了阳勇作品专柜,供游客欣赏,购买。他的砚作品数次参加“昆交会”“昭交会”等全国知名展览,其中《宝山佛韵》斩获中国凤凰鉴定会金奖。


返乡,不离不弃点石成宝

  光雾山不仅风景秀美,还隐藏着一种珍稀的矿石——白花石,那是大巴山地区做砚台绝佳的材料。

  2016年,阳勇回到了巴中。回顾近三十年所走过的路,在北方,那一个又一个冰寒的早上,左手铁锤右手錾刀,自嘲,手上的皴裂如雕刻的花纹一样美丽。在南下的打工潮流中,他成为特殊的个体,不淘金,不为名,执意做一名雕刻砚台的匠人。如今返乡,不仅是对故土的眷恋,也是为了推动巴中的石砚艺术走向新的高地。

  巴城的状元桥街,自古而今,散发着浓浓地书香味。他回乡的第一站,在这里选择了一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铺面,作为工作室。除了在店里雕刻外,他多数时间独自闯进深山,寻找理想的白花石。

  阳勇介绍说;天然的色泽成为白花石砚雕作品极其珍贵的元素,行内谓之“俏色”。拍卖作品时,高明的雕刻家们首先利用“俏色”巧妙构思出意境优美图案。这类作品往往会价值连城,所以,遴选材料是制作优秀白花石砚台的极为重要步骤。

  早在清朝光绪年间乃至更早,巴中就出现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砚雕匠人,所创作的作品在高山秀水中置入了巴文化的元素,这些独特创新砚作品不论是北上南下,还是漂洋过海,都堪称文房精品,成为市场上的翘手货,收藏玩家的珍藏宝贝。

  星移斗转,“传承巴砚文化遗产”这副担子压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感觉责任十分重大。他不高的身材,撑起了巴中砚台艺术的半边江山。说到这份荣誉,阳勇深邃的目光里,依然是笃定和刚毅,但少不了后继无人的担忧。

 “巴中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砚石材料深藏在小巫峡、光雾山风景区。我手下也有几个徒弟,但零零后们对巴砚雕刻毫无兴趣,想一代又一代传承巴砚难度较大。”阳勇说。

  一转眼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如今,阳勇依然追求着简单朴素的生活。他利用老家闲置的院落,作为工作室和展览馆。日复一日,努力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砚雕作品。红色文化,恩阳古镇、魁星楼、章怀山、乡村振兴等,成了他近期创作的主题。

  三十年,有人用来虚度年华,阳勇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冰硬的石块上,雕刻出一幅幅无限美好的风光,绽放着一朵朵艺术瑰宝。或许这些作品暂时尚未产生经济效益,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雕刻艺术不辍的追求。不管有多困难,他都会坚持下去,保护传承开发好珍贵的巴砚雕刻艺术。


【欧阳简介:又名欧阳勇,男,1973年生,自幼喜爱文艺,雕刻,绘画,进修于云南大学艺术学院和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砚雕培训班学习。中国民间文艺家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巴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奇石根雕花艺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旅游协会理事,中国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巴砚传承人。欧阳先生制砚取材于南江县公山镇桥坝乡木竹坝境内,巴砚种类多:白花石,沙石,菊花石,龙鳞石,紫黄石,巴玉,推陈出新,采用平雕、镂空、阴雕、阳雕、二维三维立体雕等方式,通过选材→开料→构图→造型→粗雕→细雕→刻画→打磨→干抛光→水抛→洗涤→晾晒→补刀→洗涤→蒸煮→拭水→上蜡→光亮处理等等工序,以切、敲、打、磴锉、稳、冲、急、缓等技法,惜石成金,终于将“巴砚”打造成了全国砚台艺术中的一枝奇葩,获得书画界和石砚界的高度认可,成为炙手可热的高端馈赠礼品。其作品多次获奖。如巜云龙砚》荣获2019年全国旅游商品大赛铜奖,《天宫》砚,《琵笆》砚荣获“2019泰山设计杯文化创意大赛”银奖和铜奖。《砚果》荣获”2019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银奖。《佛山宝韵》荣获中国国宝艺术品金奖(A级),《红心向党》荣获巴中市第三届“巴中有礼”文化旅游商品有礼铜奖,同时又获得省文创产品入围奖。】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