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中国文学 > 正文
贺仲华:读《金瓶梅》开篇词二三首有感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7-14 06:52:54    浏览量:


贺仲华(四川Bxssyh099



一、色戒:生命不能承受之美

《金瓶梅》第二首开篇词,这样写道:

休爱绿鬓美朱颜,少贪红粉翠花钿

损身害命多娇态。倾国倾城色更鲜。

莫恋此,养丹田,人能寡欲寿长年。

从今罢却闲风月,纸帐梅花独自眠。

       "色"字头上悬着一把刀,这古老的造字智慧早已道尽人间至理。休爱绿鬓美朱颜,莫贪红粉翠花钿——诗人开篇便以警世之语,将"色"的双重面相揭示无遗。那令人目眩神迷的容颜背后,往往暗藏着损身害命的危机;那倾国倾城的绝色之下,可能孕育着毁家灭国的祸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商纣王为博妲己一笑,筑酒池肉林而亡国;周幽王为取悦褒姒,烽火戏诸侯而失天下。多少帝王将相,在美色面前迷失了心性,最终落得身死国灭的下场。这些血泪教训无不印证着一个真理:对美色的贪恋,犹如饮鸩止渴,终将反噬自身。

       "人能寡欲寿长年",这朴素的生命智慧穿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感官的刺激,而在于心灵的安宁。就像诗人所劝诫的,放下那些虚妄的欲望,在纸帐梅花间寻得一方净土,方能获得生命的真谛与长久。

       色之为物,本无善恶。关键在于我们以何种态度面对它。若能以理性驾驭欲望,以智慧审视美丽,那么"色"便不再是悬顶之剑,而可以成为生活的点缀。这或许就是这首古老诗篇给予现代人最珍贵的启示:在克制中见自由,在淡泊处得永恒。


二、财之镜鉴:在物质丰盈时代守护心灵家园

《金瓶梅》第三首开篇词这样写道:

钱帛金珠笼内收,若非公道少贪求。

亲朋道义因财失,父子怀情为利休。

急缩手,且抽头,免使身心昼夜愁。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远忧。

        这首古老诗篇如一面明镜,映照出人类永恒的财富困境。当诗中描绘"钱帛金珠笼内收"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古代商贾的藏宝箱,更是现代人手机里跳动的数字余额。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诗人"若非公道少贪求"的告诫依然振聋发聩——财富本身无罪,但获取之道必须经得起道德天平的称量。 

        诗中"亲朋道义因财失"的场景,在当代社会演化出更复杂的变奏。某地兄弟为拆迁款对簿公堂,某企业合伙人因股权反目成仇,这些新闻背后都跳动着同一个亘古不变的人性命题。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曾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物质财富的积累速度已远超古人想象,但驾驭财富的心灵智慧却需要同样的进化。 

        "急缩手,且抽头"的智慧在当下尤为珍贵。深圳有位企业家在事业巅峰期急流勇退,将精力转向乡村教育,他的选择诠释了现代版的"抽头"哲学。这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对生命价值的主动重构。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实践,证明真正的富足不在于占有多少,而在于能自由支配多少心灵空间。 

        诗中"儿孙自有儿孙福"的豁达,恰是对当代"鸡娃"焦虑的温柔解药。北京某重点小学门前,家长们彻夜排队的场景与这句诗形成鲜明对照。北宋范仲淹设立义庄时曾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超越物质羁绊的境界,或许才是我们能留给后代最珍贵的遗产。财富会贬值,房产会折旧,但正确对待财富的价值观永远保值。 

       站在数字经济的潮头回望这首古诗,我们发现真正的财富哲学从未改变。它提醒我们:在移动支付秒到账的时代,依然要守护"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在资产配置多元化的今天,仍需谨记"身心健康才是最大资产"的真理。当我们把这首诗当作穿越时空的对话,就能在比特币与区块链的喧嚣中,守住那份"莫与儿孙作远忧"的澄明智慧。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