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2025年5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四川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侯光炯纪念馆隆重举行。
活动由宜宾市科技局、宜宾市科协、长宁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宜宾自然免耕研究所、长宁县老科协承办。来自宜宾市和长宁县10余家单位代表,以及侯光炯院士的学生代表75人齐聚一堂,共同追思侯老为土壤科学和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弘扬科学家精神。
侯光炯院士(1905-1996)是中国现代土壤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毕生致力于土壤改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他创立的“自然免耕法”颠覆了传统耕作理念,为水土保持、土壤肥力提升开辟了新路径;提出的“水稻土水文层次分类”理论,奠定了中国水稻土研究的基础,影响深远。
本次活动的流程与亮点。一是《大地之子——侯光炯雕像》前瞻仰、缅怀先驱致敬仪式。这座雕像高3米多,以侯老躬身观察土壤的经典形象为原型,基座刻有“大地之子”的铭文。全体人员肃立默哀,宜宾市老科协协会会长郑耀银、宜宾市科技局局长杨璐菡、长宁县人民政府县长杜伟、宜宾市科协副主席王芙蓉、长宁县副县长罗泽超缓步上前敬献花篮,花篮以鲜花、水稻、土壤样本及竹编为装饰,象征侯老扎根大地、服务农业的初心。王佑明在致辞中评价:“侯老用一生诠释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信念,他的精神是科技工作者永恒的灯塔。”
二是纪念馆参观,穿越时空,触摸科学足迹。随后,全体人员移步长宁县侯光炯纪念馆。纪念馆以“土壤耕耘者的一生”为主题,通过300余幅照片、100余件实物(如侯老的手稿、实验工具、获奖证书)、3D全息投影还原的田间实验场景,生动展现了侯老从西南农学院教授到创建自然免耕研究所的奋斗历程。宜宾自然免耕所所长胡怀舟担纲讲解,他特别提到侯老在文革期间坚持科研、用算盘计算实验数据的事迹,并引用侯老名言:“土壤是沉默的,但我们要听懂它的语言。”让闻者动容。
三是追忆与传承的座谈会。市老科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郭建华展示特有的情真意切、鞭辟入里的主持,以“科学精神薪火相传”为主题,分为致辞与业绩回顾,前先,胡怀舟所长详细介绍了侯老创立自然免耕法的科学原理及推广成效,指出该技术已在全国15省推广,累计增产粮食超500万吨。
接着学生与同事追忆,侯老学生代表李孝轩(现为宜宾市老科协副秘书长)分享了1980年随侯老徒步考察川南丘陵地带的经历:“侯老背着干粮走50里山路,只为验证土壤剖面变化,他的坚韧让我明白科研没有捷径。”原宜宾地区水土保持站老同志任健讲述了侯老70多岁仍坚持下田指导的细节:“他蹲在泥地里示范免耕技术,裤腿沾满泥浆却说‘这才是科研的味道’。”
长宁县老科协代表罗帮建回顾了侯老指导当地农民改良冷浸田的故事:“侯老手把手教我们‘开沟排水、覆盖秸秆’,让亩产从200斤提高到800斤,改变了全县农业命运。”
再是,参加此次纪念活动的领导寄语,宜宾市科协副主席王芙蓉强调:“侯老不仅是科学家,更是科学精神的布道者,我们要将他的创新勇气融入新时代乡村振兴。”
长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罗泽超倡议:“未来将强化‘侯光炯青年科技基金’,鼓励更多青年投身农业科研。同时打造土壤免耕休养基地”。
宜宾市科技局局长杨璐菡表示“市科技局将以宜宾免耕研究所、侯光炯纪念馆为基地,继续弘扬侯老精神,推动中国农业创新发展,落实好总书记提出的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手上的指示”。
宜宾市老科协协会会长郑耀银号召:缅怀著名土壤学家侯光炯教授,纪念他诞辰120周年。这不仅是对侯光炯教授个人的追思,更是对他所代表的科学精神、奉献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侯光炯教授是我国土壤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是为科学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农业发展无私奉献的一生。早年,他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土壤科学的热爱,在国内外学术界崭露头角。他提出的“水稻土水文层次分类”方法,创造性地定义了“水稻土”这一特殊土类,让“水稻土”成为世界土壤学者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极大推动了土壤科学的发展,为中国土壤学在国际上赢得了声誉。在漫长的科研生涯中,侯光炯教授始终坚守科学精神,勇于探索未知。从东海之滨到河西走廊,从江南丘陵到东北平原,中华大地留下了他艰辛而坚实的足迹。他风餐露宿,深入田间地头,亲自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实地研究。这种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是我们今天依然要学习的宝贵品质。我们要学习侯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真正做到了将论文写在大地上。
学术成果展示与互动,活动特别设置“侯光炯学术成果展”,展出《水稻土的物理化学性质》《自然免耕技术手册》等著作,以及基于其理论研发的现代智能免耕设备模型。与会专家现场互动,探讨自然免耕法在生态农业、碳中和背景下的应用前景。现场赠阅了《侯光炯在长宁》。
此次纪念活动,成效与影响深远。通过多维度展示侯老的科学人生,激发了在场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感,长宁县老科协周永洪、罗邦建等纷纷表示愿追随侯老脚步,继续开展农业科研与科普宣传。
活动促成宜宾自然免耕所与四川农业大学深度合作意向,计划联合开展“土壤微生物与免耕技术”课题研究。活动报道被《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网》《四川老科协》《中国老科协》等媒体转载,引发公众对土壤科学的关注,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纪念侯光炯院士诞辰120周年,不仅是对一位科学巨匠的追思,更是对“务实求真、服务民生”精神的再度唤醒。宜宾市与长宁县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动侯光炯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注入科学力量。
参加纪念活动的还有宜宾市老科协副会长温政敏、监事长刘惠,长宁县经科局局长郭勇,长宁县科协秘书长张晓菊,长宁县老科协协会会长宋亮清、长宁县档案馆副馆长廖春林、长宁县党史研究室办公室主任郭中彬等。(长宁县老科协)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