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宜宾市老科协开展跨区域创新合作用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德宏现代蚕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综合作者:     2024-12-03 09:52:15    浏览量:


       宜宾市老科协常务理事,正高级农艺师王良应云南省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特别邀请,于2023年7月受聘担任德宏正信正信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陇川正信公司总经理,开展跨区域创新合作,用创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蚕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德宏蚕桑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通过引进德宏正信和资源整合,推动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蚕桑成为德宏产业发展重点产业之一,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截至2024年10月,累计发展桑园5万余亩,已投产约4万余亩,发展农户3600余户,形成多个蚕桑重点乡镇和“五朵金花”民族蚕桑专业村组(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傣族、德昂族)示范基地。2024年德宏正信带动3600户养蚕户,产茧2100多吨,蚕农茧款收入1.14亿元。


  二是蚕桑专业村、专业户长足发展。目前已培养种桑养蚕30万以上8户、20万以上32户、10万以上135户,最高一户茧款收入达55万元,已建成12个蚕桑专业乡(镇)、40余个蚕桑专业村。

  三是德宏正信实业公司实现扭亏增盈。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扭转了陇川县连续两年蚕桑产业下滑的局面,今年上半年使德宏正信实业公司实现扭亏为盈,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预计公司今年可望实现利润目标,职工收入增长50%。


  一年多来,在陇川县、德宏州党政的坚强领导下,王良将前几年在四川(高县)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工作时集成的现代蚕业综合配套技术与德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嫁接,深度融合,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德宏州现代蚕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完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产业发展理念。在他的倡导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帮助当地干部、群众和企业员工转变发展观念。由陇川县党政领导组织蚕区乡镇、村社干部、公司骨干多次赴四川安泰、南充仪陇、宜宾高县、珙县,凉山宁南和云南祥云等参观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转变发展理念,打开发展眼界,明确发展思路;同时采取邀请国内蚕业专家和四川高县的蚕桑专家到德宏陇川交流培训,传授技术,用创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一是推行“小蚕共育工厂化”。 由政府、公司、农户三方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公司承担小蚕共育(孵化、一至三龄小蚕养殖),农户负责大蚕饲养。二是建设小蚕共育基地:全州已建小蚕共育基地25个,保障农户养殖需求,公司与农户签委托加工协议,仪评收购、优质优价、兑付现金。三是创新服务模式。建立科技支撑体系,由“公司 + 基地 + 村社 + 农户”建立科技支撑体系,制定当地技术标准,印制《蚕桑技术实用读本》,“分级定薪”(技术员工资与农户收益挂钩),田间地头培训(施肥、统防统治、大棚消毒、桑树剪伐、肥料投入等知识)。


  (三)创新产业投入机制:一是政府投入。德宏州级财政连续5年每年1000万元发展资金,用于扶持农户桑园种植、产业管理、科技培训。二是制定生产扶持标准。种植1亩杂交桑配套300元,种植1亩嫁接桑配套500元。三是创新扶持方式。采取“资金变资产,资产变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二次分红”的方式,投入9100万元建设小蚕共育基地和标准化蚕棚,租赁给企业和蚕农,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四)创新基地发展模式:一是建设蚕桑专业乡镇。正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12个蚕桑专业乡镇,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二是开展桑园套种。利用冬季桑园空闲期,采取桑园与人工菌套种(桑枝制作菌包种木耳、香菇、猴头菇),每亩产干木耳60公斤,新增产值1800元,菌包作有机肥,陇川县新建2个桑枝木耳加工厂,产品成为全国消费扶贫产品。


  (五)创新奖励政策: 对有机桑茧每公斤蚕茧补贴2元;2023年8月推出一次多养奖励,户养蚕3张以上的每公斤蚕茧奖励2元、4张以上2.5元、5张以上3元。执行奖励政策后取得明显效果:一次养蚕3张以上蚕农比例提高到60%以上,部分乡镇达70%以上,提高了蚕农收入和劳动效率,同时推行仪评收购,提高蚕茧价格。


  王良是中国农技协蚕桑专委副主委,中国丝绸协会理事、四川省丝绸协会常务理事,正高级农艺师,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982年大学毕业后,42年来,长期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茧丝绸工作,具有丰富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经验。最近8年,在企业受困时,两家企业董事长真诚邀请王良为总经理,两次使企业再获重生,是一名真正的蚕桑专家,被四川、云南两省科技厅选派为科技特派员。他对德宏蚕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一是要建设滇西现代蚕业新高地。其发展目标是:推进中缅跨国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建设,助力云南蚕桑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发展规模上,在“十五·五”期间,全州桑园面积扩大到15万亩(其中陇川县6万亩、境外2万亩)。 在经济互利上,将蚕桑产业拓展到缅甸,实现经济互利共赢,深化中缅胞波情谊。具体发展目标是:建成云南省高端优质蚕桑基地和最大的有机丝生产基地,6A级蚕茧和有机茧占比70%以上;完善云南省茧丝绸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区,缫丝、织绸工业大发展,丝绸精深加工推进,形成产业集群;实现生态循环利用,打造成云南省蚕桑生态循环利用示范区,促进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上新台阶。

  二是坚持企业引领产业发展。以德宏正信公司为龙头企业,引领植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现代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蚕桑产业优势,打造以“五朵民族之花”(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为重点的蚕桑专业村社,推进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建设美丽新边疆。


  三是创新用好扶持政策。创新用活、用好省、州、县各级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围绕现代蚕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目标,将德宏州打造成为成为世界最大、中国唯一的跨国现代蚕桑产业园区和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蚕桑专业村——五朵金花蚕桑专业村,成为展示边疆少数民族蚕桑产业发展的特色和新亮点;将陇川蚕业打造成为中国现代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滇西新高地。


(宜宾市老科协)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