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技到户 服务到田——长宁县老科协开展再生稻科普服务见成效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10-12 10:49:10    浏览量:

       2025年,长宁县秋粮生产喜获丰收,据普测全县杂交中稻达568公斤/亩,种植户喜获丰产,并将优质稻谷统一出售给宜宾五粮液公司,收购价为1.68元/公斤,实现了经济效益与品牌对接的双赢局面。在中稻丰收的基础上,再生稻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经协会“三农”专委会老专家田间测产,再生稻表现优异:最高可达235~318公斤/亩,平均达215~238公斤/亩。这一成果得益于协会主动配合县农业农村局、镇农技站及广大农户的协同努力,通过科学管理与技术推广,实现了“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目标,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


  主要技术措施:一是优选良种,打好高产基础。选用具备“头季高产、再生力强”特性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如:荃优607,伍两优系列,宜香优、川香优、青香优,晶两优系列。实现良种覆盖,确保再生芽活力强、发苗整齐。

  二是抢抓农时,科学育秧栽插。春耕生产“早动员、早宣传”,农资、良种早备到位;推广“水秧+旱育秧”双轨并行模式;抓住关键窗口期:3月5日前后一周内完成稀播匀播;采用保温育秧技术,培育壮秧,实现早栽;推广“带泥早栽、浅水栽插”技术,提高成活率,促进早发。

  三是精细管理,落实高产栽培技术。早施分蘖肥,促进头季稻早生快发;实行浅水灌溉,优化田间小气候;病虫草害“早预防、早防治”,实现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深入镇、村、院坝和田间地头,做到“科技到户、服务到田”。


  四是聚焦再生稻,强化关键期管理。施好促芽肥:头季稻收获前7~10天,亩施尿素10~15斤,促进腋芽早发。适时收获,保护稻桩:把握“九成黄”时机收割,避免过早或过晚;合理留桩高度,重点保护“倒二节”芽点;收获过程中边收边扶正稻桩,减少机械损伤。

  五是再生苗期精准管理。当全田再生苗长至5~6厘米高时,及时喷施提苗肥;推荐配方:亩用尿素1~2斤+磷酸二氢钾1斤,或配合使用“国光”生长调节剂2~4包;兑水50公斤,同时加入甲氰菊酯400毫升,防治枯心虫、稻飞虱等主要虫害;实现“促苗齐、壮苗情、防病虫”三位一体管理。

  六是形成“老科协+农业农村局+镇农技站+农户”四位一体的技术推广与管理模式;年复一年将先进农业技术落地生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升土地复种指数和粮食总产,实现“稳粮、增效、富民”;为丘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长宁样板”。


  这一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科技赋能农业的巨大潜力。协会将协同农业农村局加大对再生稻专用品种选育与区域适应性探索;推广机械化收获与低损作业技术,减少稻桩损伤;“订单农业+科技服务”融合模式,进一步提升稻米附加值;持续发挥“银发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