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赓续地方志血脉 弘扬常璩治学精神——都江堰市老科协赴华阳国志馆学习交流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10-09 09:20:38    浏览量:

       2025年10月4日,都江堰市老科协会长刘刚带领市老科协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黎怀鸿,教文体旅工委副主任、历史文化研究学者王克明和茶文化专家、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戴开林,赴崇州市街子古镇华阳国志馆参观、学习、交流。

  《华阳国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地方通志,堪称“方志之祖”。作者是东晋史学家、蜀郡江原县(今崇州)常璩。常璩曾依附青城山道士范长生,久居西蜀,谙熟掌故,又穷搜集佚,广览博咨,纪舆地斑斓,溯人文渊薮,用11万字,备述远古至东晋时期,川、渝、滇、黔及汉中之山川地理、历史沿革、人文风物,历经6年艰辛而著成。



  在参观华阳国志馆后,都江堰市老科协与展馆负责人梁华、王璐及工作人员刘梓玉等进行了座谈交流。

  华阳国志馆负责人介绍,华阳国志馆是国内首家以方志初祖常璩所著《华阳国志》为核心的文化主题展馆。展馆以“方志鼻祖·蜀史巨擘”为展览主题,通过三大主题展区、九大核心展项,构建集文化体验、科技互动、旅游消费于一体的新型文旅空间。展馆包括“地称天府”“史学巨擘”“垂范千古”等主要内容,力求全面、深刻展示《华阳国志》的开创成就和深远影响。

  常璩在《华阳国志·蜀志》中对李冰、都江堰和青城山的记载是研究古代蜀地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文献,大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对李冰任职与治水背景的记载:“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能知天文地理,谓汶山为天彭门;乃至湔氐县,见两山对如阙,因号天彭阙。”

  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记载: “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 “又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华阳国志》对青城山及道教的记载侧重于地理与宗教氛围:“青城山,一名天国山,乃黄帝访宁封修身之所……其山清幽,为仙灵之所”“张鲁益行其术。蜀中名山如青城、峨眉,多隐修者。”

  刘刚说,《华阳国志》记述时间远起于天地开辟之初,近止于晋永和三年(公元347),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著作。华阳国志馆呈现了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魅力,科技与文化有机融合,特色鲜明,观后印象深刻。大家认为,结合地方志工作实际,学习研究《华阳国志》,对如何挖掘、传承与弘扬方志文化,如何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特别是对编纂《中国茶全书·四川都江堰卷》有很好的帮助,常璩“广览博咨,严谨治学”的精神值得学习,“简而有法,详而不芜,绘文明脉络,记民生百态”的叙事手法值得借鉴。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