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9月5日,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之际,乐山市井研县科协主席、县老科协会长宋智平带领老科技工作者张国钦、刘清华等一行,前往雷氏民居,调研指导本体修缮项目文物保护技术工作。县老科协副会长崔树文、秘书长徐修明参加调研。
雷氏民居,坐落于井研县千佛镇,是清乾隆内阁侍读学士雷畅的故居,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它是四川唯一的穿斗结构“四进四合院”,占地面积13664平方米,建筑面积6733平方米,有大小天井分布12个,房舍127间,围垣高4米,厚0.6米,周长近千米,全部用石头砌成,是川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布局最典型、保存最完整的民用建筑。这里流传着“九子十翰林”的传奇故事:主人雷畅,有9个孩子,个个都中了翰林,连唯一的女婿也是翰林。雷氏民居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川西南民居建筑活化石”,也是井研县近年来重点打造的人文景区,目前正在努力打造成渝经济圈有影响力的耕读传家研学基地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基地。
县文物管理所负责人廖慧向调研组介绍说,由于年代久远,雷氏民居历经沧桑,地基下沉,排水堵塞,石面雕刻风化或破坏,房屋柱梁、木质地板腐蚀朽浊,镂空窗户等损毁严重。近期,县委政府正实施对故居200多年来首次大型修缮维护,将雷畅故居打造成集川西明清民居建筑群旅游景点、川西明清民居建筑文化教学科研基地。
调研组认真研究了“雷畅故居”此次本体修缮方案,实地察看了故居一进院、二进院、东边房现场,查看分析地基、堡坎、排水、房屋柱梁、石材风化、木质地板、镂空窗户、雕刻装饰等的损坏程度,将故居建筑的原样、原貌与文管所领导和修缮施工专家们进行了交流。宋智平表示,县老科协基于科协的组织属性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内在需求,将为雷氏民居本体修缮项目文物保护持续提供科学技术指导服务,在提供文保专家智力支持,推动科技手段应用,促进跨领域交流和开展科学普及等方面发挥作用,助力这座“川西民居活化石”的科学修缮和保护传承。
调研组还提出了加强宣传培训、组织专家论证、保护原有建筑、应用新型技术和狠抓安保工作等五点建议和意见。(井研县老科协)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