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中国非遗 > 正文
银丝白瀑助力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小镇——中江挂面非遗传承人陈立亮的故事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7-19 11:27:39    浏览量:


        讲述人:陈立亮

        整理人:邓绍宽

       讲述人简介:陈立亮,1986年8月25日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德阳市首届德阳工匠,中江县东北镇罗大姐手红空心挂面厂打面师,中江县手工空心挂面非遗技能大师。




       讲述故事:

      发源于四川安县龙门山余脉之鹿爬山的凯江河,经过成都平原,入中江县境穿越龙泉山的深切峡谷,至阳平境进入丘陵平坝区,从群山竣岭中汇聚涓涓细流成大河,一路蜿蜒直向涪江奔腾而去。

       中江境内的丘陵平坝区靠近县城片区,坝长七里,当地人称七里坝。

       相传嘉陵江在远古时期流经七里坝,后来在大禹治水时,河水改道,使得七里坝逐渐淤积成平坝。当地居民在挖地基或打井时,常能挖到黑色粗砂、鹅卵石和沙层,说这些都是古河道的证据。

      不管传说是真是假,大片肥田沃土,稻麦丰产,瓜果飘香,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坝上人是真。这片圣神的土地,是坝上人抹不去的乡愁,是游子生命中最初的印记,是故乡人血脉里流淌的根系,总有那么些人恋土难移。中江手工挂面非遗传承人陈立亮就是其中的一个。

        2011年夏天,坝上麦田田埂上,陈立亮望着麦田出神。

       眼前呈现连绵的“金色海洋”,麦穗沉甸甸低垂,微风吹拂下泛起层层波浪,空气中弥漫着麦穗的芬芳。迷人的丰收景象没有让陈立亮陶醉,他正陷入深深的沉思。

       旁边一条公路,六十公里处就是电子城绵阳,著名的大型国企长虹厂就在市区。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陈立亮,已经是长虹集团一位技工,有了农村青年羡慕在城市拿固定工资的工作。优厚待遇和优越城市工作环境,充满诱人的吸引力,而故土情结、家乡的归属感、父母期待的眼神,无数念头和清晰画面又让陈立亮挥之不去,他的脑海中重复着去城市和留家乡的激烈碰撞。在“老祖宗的手艺不能断在我们这代人手里”的传承理念主导下,他毅然决然地做出了抉择,回到养育了他的这片热土觉慧村。

       中江县东北镇觉慧村,即是今天别称的挂面村。十多年前挂面经营低谷时,村里仅有十来户人家做挂面,从业总共二三十人。生产方式以家庭作坊为主,技术都是传统的老办法,产量都在几万至十万斤区间徘徊,销售也是以摆摊零售为主的老渠道。做挂面经济效益差,有几家挂面作坊的村民都准备放弃生产挂面,决定改做其它生意或外出打工。

       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回乡大学生创业的陈立亮压力山大。他在思考,他在苦苦寻找中江挂面破茧成蝶的路径和方法。

       坝上觉慧村和中江其它地方一样盛产小麦,挂面生产的原材料不成问题。据老一辈挂面人介绍和史料记载,中江挂面传统生产工艺闻名,中江挂面的历史悠久长远。起源于宋、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中江空心面生产工艺经过不断改进,声名渐著。清代道光至民国年间,中江挂面作坊林立,产品沿长江水运销往鄂、湘、粤,陆路则直达京都,明代成为专供皇室的“御面”,清代就称中江挂面为“银丝面”。清代中江诗人王朗山有一首《竹枝词》写道:“中江烧酒中江面,一路招牌到北京。就是对中江挂面全盛时期的真实描述。

       中江人制作中江挂面,常理说是条件得天独厚,可现实景况却总不如人意。陈立亮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调查,深入工坊细致观察,对挂面的感知更深了。

       每年国庆前后和来年五月中下旬,是做挂面的最佳时期。在暖阳的照耀下,一架架面条像一道道“门帘”,在挂面作坊院坝里,宛如“银丝白瀑”,甚是壮观。陈立亮从小时起就对手工挂面耳濡目染,决定以挂面立业后,陈立亮对制作挂面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他在了解到掌握挂面制作工艺技术的师傅大都是老人,年轻人嫌弃制作挂面活累又挣不到大钱,选择外出打工去了,挂面制作技艺已经后继无人的状况后,就暗暗下定决心,他要学做挂面,挽救濒危的中江手工制作挂面技艺。


      当陈立亮满身面粉出入在挂面作坊时,各种议论在村子里迅速弥漫开来。

    “大学生做挂面,大炮打蚊子!”

     “有大鱼不捞捞虾虾,脑壳有问题!”

    “他以为做挂面那么轻松,不脱层皮才怪。”

    “年轻娃娃能吃做挂面的苦,我手板心就能煎豆腐。”

      陈立亮把村里出现的风言风语当耳旁风,他不仅坚持下来,一干挂面就是十几年。个中的辛苦和艰难只有他和他的师傅知道 。就说制作中江挂面的工序吧,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精细繁琐。村里老人都爱说一个故事,说有一个酸秀才了解挂面制作工艺流程后,十分感概地写了一首酸诗:    

   自从去夫(麸)之后,

    终日搽脂抹油。

    结交两个光棍,

    成天卖弄风流。

    到头来,

    刀切脚首,

    纸裹身体,

    抛露街头。

       酸诗的确有点酸,却把手工制作挂面及销售过程中的磨面,盘条打油、上杆、晾晒、切割、包装、销售环节展现出来了。可实际的制作中远不止这些工序。手工制作挂面要经过和面、开条、打油、盘条、发酵、抻大条、抻小条、上竹、扑粉、晒面等18道传统手工工序和70道小工序。挂面在晾晒时可挂5米之长,最细的挂面能穿过针眼。

       陈立亮把每一道工序都铭记在心,亲自动手操作,反复体会琢磨,每一道工序从生疏到熟悉,从熟悉到熟练,从熟练到精细操作,较好地掌握并形成一套完整地手工制作技能。制作手工挂面, 有一道“上棍”的工序很关键,它不仅很耗时,还多在夜晚操作,尤其面条与竹棍松紧度的把握很难把控。陈立亮胆大心细,用了别人不到一半的时间,就掌握了要领,连他兼师傅的父亲都夸他“有悟性”!

       手工制作挂面光有悟性还不够,还要有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且不说挂面制作有18道大工序70道小工序,复杂繁琐,不下功夫去费心劳神,就想学会还真不行。按照老师傅的说法,手工制作挂面不仅是一项技术活,还是一种体力活。几十乃至上百斤的原料、成品搬上搬下,没有力气还真吃不上这碗饭。揉面、开条、拉伸,哪一种都少不了用力气。登梯拉面,挥杆晾晒,取杆收面,一天上梯下梯,脚肚子都要跑酸。更要紧的是面条发酵苏醒,温度和时间的把控相当重要,深更半夜都要观察调控。上杆拉面的时间和温度更是耽误不得。师傅错过饭点和起更熬夜就是家常便饭。做面人的劳累幸苦,民间流传的一段民谣就是真实的写照:

     有儿别学挂面匠,

       有女莫嫁挂面郎。

       吃了许多冷菜饭,

       睡了好多没足床。

       高架凳上站弯腿,

       熬更守夜苦难尝。

       制作手工挂面难与烦、苦与累,陈立亮都挺过来了。如今,陈立亮已是中江县东北镇罗大姐手工空心挂面厂出名的打面师。在多年的挂面制作实践中,陈立亮始终坚守手工制作挂面的18道传统工艺,并大胆技艺革新,在精准控制盐水比例和醒面时间?的关键环节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研发鸡汁挂面、蛋清挂面等新品,推动挂面从“乡土特产”升级为“网红美食”。手工制作挂面传统工艺得到继承和发扬。中江县银丝空心挂面制作工艺,2007年列入四川省非遗名录,2011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陈立亮本人2022年被获评德阳市首届“德阳工匠”,2024年被评为“中江县手工空心挂面非遗技能大师”。


       陈立亮的故事极大鼓舞着挂面村人。如今手工空心银丝挂面专业户从当年的10来户发展到21户,加上签约生产户,已达32户,最近永太镇一位00后张姓青年,专程前来签合同拜师学艺开店。与挂面产业相关如挂面生产、成品销售、特色小吃、游客服务等的从业人数多达 五百人,仅与挂面村劳务合作社签订合同的挂面村保安、保洁人员就有70余人。成立挂面专合社后,产业更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按照挂面村村民的说法,银丝空心挂面,成了挂面村民赖以生存的“香饽饽”,中江手工挂面是名副其实的“致富面”。陈立亮自豪地告诉笔者,他家一年要生产20吨挂面,四万多斤挂面通过互联网络平台销售和游客购买。全村年产挂面200万公斤销售额4000万元。2004年,仅专合社一家就卖出挂面50万公斤,户均增收1.2万元。2025年才短短四个月时间,全村就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000万元。“挂面村”就是“富裕村”果然货真价实!

      当你走进挂面村,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黛瓦、诗意庭院。细如银丝的中江手工挂面如纱如幔,如帘如瀑,阳光下,银光闪烁。微风过,纱幔轻杨,如梦如幻,美不胜收。村民穿梭其间挥杆晒面,场面唯美又壮观,成了游客抓拍的首选图景。

      中江挂面村发展到今天,陈立亮和村里的挂面人都清楚,中江挂面自身就有一波三折的经历。比较突出的有三次显著的变化。

      一次是中江挂面的产业规范化与品牌提升:上世纪末,中江挂面市场一度混乱,劣质产品充斥市场,导致中江挂面濒临消亡。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了严格的生产工艺标准,规范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此外,县政府积极推广中江挂面品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在2007年将中江手工挂面的制作工艺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2011年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第二次变化是农文旅项目推动:2022年,中江县委县政府重启“中国挂面村”农文旅项目,该项目被确定为中江全县

15个重点示范项目之一。县政协主要领导担任项目指挥长,进一步推动了中江手工挂面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农文旅项目的建设,中江挂面村不仅展示了挂面制作工艺,还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第三次变化就是旅游业的兴起:中江挂面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和消费。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挂面制作过程、品尝挂面美食,并参与各种旅游活动。这种“前店后厂”的模式不仅提升了挂面的销售价格,还为村民带来了更高的收入。

      尤其近年来,觉慧村立足手工挂面特色和文化底蕴,启动中国挂面村文化旅游项目,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挂面村文化旅游项目规划核心区1平方公里,辐射3平方公里,涉及10大工程、14个子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将挂面村文化和产业巧妙‘串联’起来,打造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服务。

      再说老家所在的村子,陈立亮和村民们都清楚,觉慧村同样经历了几次巨大的建设变化。

      首先是从觉慧村到“中江挂面村”的转变:中江挂面村的前身是觉慧村,这里从宋代开始就有手工制作挂面的传统。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觉慧村蜕变成了人气网红村“中江挂面村”。

     其次就是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的改善:2022年,中江县委县政府启动“中国挂面村”农文旅项目,经过一年多的打造,2024年10月,中江挂面村全新呈现。村容村貌大为改善,民宿、主题街区等新业态成功打造。道路两旁屋舍有序排列,尤其在春天,双溪田园的百亩油菜花田金黄一片,观光火车缓缓穿行其中,面架晾晒的挂面银光闪烁,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陶醉。

      再是“场景+产业”体验链条的构建;中江挂面村构建了“非遗大师工坊”、“商业水街”、“挂面主题公园”等体验链条。游客可以在非遗大师工坊体验将一团面拉伸到5米的制作流程,商业水街上可以品尝到银丝面香,还可在挂面主题公园内体验人力过山车穿梭在挂面造型的轨道之上。传统的自然村貌不复存,新农村景象让人耳目一新。

      第四是村子产业和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文旅赋能,中江手工挂面从单一的产品销售转向多元化的体验经济,进一步提升了品牌价值和产业附加值。村民的收入来源扩展至餐饮、研学、文创等多个维度。尤其村子发展转为市场化专业运作:中江挂面村采用“政府+公司+村级集体经济”联营模式,成立中江田园欣荣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并引进第三方企业进行专业化运营。这种市场化运作有效激活了景区发展活力,吸引了温泉酒店、民宿、商业水街等新业态。

      陈立亮和村民一起目睹了村庄巨变,与两年前相比,如今挂面村除了一排排售卖挂面的门店,还能够看到农家乐、咖啡吧,烤面包店、度假酒店和商业水街等业态,越来越丰富的游玩体验,挂面村正化身乡村综合体,进一步留住进村的客人。

       这些变化得益于中江县委县政府把“文旅活县”作为经济挖潜增效的重要路径,念好山水经、打好特色牌。中江挂面村蝶变之路由此展开,短短时间里,中江挂面村建成御面街、大师工坊、主题乐园等项目,并凭借优质的项目以及完善的基础配套,入选首批“天府文旅IP项目库”,荣获全国“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成为区域文旅新地标。

       村子巨大变化,极大鼓舞了村民的信心和干劲,同样也激发了陈立亮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极大热情。

    陈立亮和他的伙伴们看好挂面村的未来,并积极投身建设中。目前,中江挂面村乡村振兴农旅融合建设项目规划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项目总体定位为“非遗+度假+美村”,以中江手工挂面非遗文化为核心打造旅游度假目的地,建设以“挂面+美食+民宿”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特色小镇。

      为宣传推广“非遗”,陈立亮积极配合村委会,与伙伴们一道通过短视频、直播、利用挂面展厅、研学体验等农文旅融合项目,扩大“非遗”挂面文化影响力,带动80余户村民形成挂面产业链,产品远销北上广。


       陈立亮深知,“中江挂面非遗”是不可小觑的文化品牌,自从2003年他被评为“德阳工匠”,觉慧村打造挂面村以来,他的家也成了游客参观游玩的重点对象之一。采访中,陈立亮告诉笔者:一碗面15元,最高峰时,我们家一天要卖五六百碗面。其实,很多游客都是慕名而来,更多是为了感受文化。

       挂面村旅游合作社,十分重视“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品牌建设,推出游览挂面博物馆、协调团队住宿、借用公共场地、非遗挂面制作体验及品尝、挂面非遗大师示范讲解、挂面村农家特色餐饮安排、协调黄继光纪念馆缅怀红色教育等主题项目服务。去年至今推出非遗挂面制作体验及品尝游览一条龙服务项目,吸引了大批外地青年学生前来。短短几个月时间,挂面村一家专业户就此一项收入达三万余元。

       中江手工挂面,已经成为中江地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陈立亮的故事,觉慧村的发展,彰显了文化传承与乡村文旅经济协同共进的广阔前景,也有力印证了产业发展带动文旅经济,乡村特产销路被打开,当地百姓们在家门口就能自给自足,既增多了就业机会,腰包也鼓了起来。

      采访结束了,告别眼前这位敦厚朴实,又充满坚定与自信的智慧年轻人时,顿生感概:中江手工挂面非遗传承人陈

立亮,是挂面村的骄傲,也正是有象陈立亮一样的一批建设者,觉慧村才有今天的勃勃生机。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