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达州市达川区老科协 王清成 陈英林
近年来,达川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提升丘区农机装备水平,农业生产逐步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农机推广应用水平逐步提高。然而,达川区丘陵、山区占比大,农机化水平偏低,农机推广应用存在许多难点,农机推广应用的研究比较少。为提高我区农机推广应用水平,实现农机化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建设达川丘陵山区农机示范区,达川区老科协组织老专家深入乡镇、村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与种养大户、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座谈,了解达川区农机推广应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难点、堵点和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基本情况
(一)农机发展成效显著。2023年底,全区拥有农、牧、渔业各型农机数量达149521台套,主要包括:中拖337台、插秧机56台、无人植保机45台、收获机223台、秸秆还田机7台、烘干设备38台套、耕作机4785台、畜禽机械10365台套、渔业机械1066台套、提灌机械14120台套。农机总动力达557638千瓦,农机装备总值达43347万元。2023年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油菜、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9.41%,居全市第二位,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新型农机服务主体不断涌现。2023年底,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29个,其中四川省首批农机生产社会化服务省级重点服务组织1家,市级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1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家,年农业生产服务面积累计达150万亩。
(三)农机购买热情不减。2023年受理农机购置补贴申请7478份,购置农机具7484台套,受益农户5564户,共享受补贴资金397.30万元。
(四)装备园区建设加快推进。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各项决策部署,达川区委区政府积极抢抓政策机遇,聚焦“立足西南、辐射全国,打造中国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高地”的发展定位,围绕“耕、种、管、收、运”农业生产“五大环节”,打造集“产、学、研、推、用”于一体的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区。自2023年9月开工建设至今,园区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完成,11.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3.5万平方米定制化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孵化园”、500亩中试基地以及园区应用研发中心、展示展销中心、培训中心、农事服务中心、租赁中心“五中心”建成投用。签订框架投资合作协议15家,山东立盈、重庆财瑞等10家企业已正式入驻。截止日前,园区总体入驻率已达51%,企业共计投资18亿元,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0亿元。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难点和制约因素
调查分析,全区农机装备数量、农机作业水平、农机服务能力等,近年来都有所提升。但是,因受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经济基础、农民意识、种植习惯、协作机制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农机化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农机装备不适应产业发展。达川区属丘陵地区,特色农业产业种类多,农机装备结构不优、作业水平不高。具体而言,就是缺乏“小地块”“陡坡地”等作业机械,缺乏一体化高性能专用苎麻打剥机,缺乏花椒、乌梅、柑橘、茶叶等采摘机械及专用轨道运输设备,缺乏油菜、蔬菜等作物移栽及收获机械,缺乏大豆、玉米复合播种及收获类机械。
(二)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适应丘陵地区现代农机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缺乏机构健全机制完善的农机维修网点,缺乏农机专业适用人才,全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达川区以丘陵山区为主,机耕道建设难度大成本高,导致机耕道建设严重滞后,还有农田宜机化建设也相对滞后,农机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制约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区现有固定提灌站362座,90年代以前建站的占比近60%,现设备老化,运行状态差,带“病”作业多,修复改造任务繁重艰巨。
(四)土地经营现状难适应机械作业。农村土地大多数是分散经营,土地多为“小地块”地,种植品种不统一,种植技术不规范,农机与农艺不融合,农机作业成本高、效率底,农机作业推广难。
(五)农村新型职业农民严重短缺。由于从事农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而收入又不高,导致大多数年轻人不愿在农村种田,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严重短缺,现在大多数种田人年龄大、文化低,难推广现代智能农机。
(六)丘陵山区智能农机发展滞后。适应丘陵山区作业的智能农机具品种少、性能质量差、价格高、操作难,不能满足丘陵山区农业生产需要。
三、农机推广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突破“地不适机”障碍。达川区属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制约了现代农机在一些区域和环节上的广泛使用,针对本地实际情况,着力实施“改地适机”工程,这是加快达川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治本之策。
一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整合利用中央、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用百年大计的眼光整乡整村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把每年建设“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合理布局,任务量化,力争用5年时间,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全力改善农机通行及作业条件。
二是加快农田宜机化改造。支持农田宜机化改造,推动农田地块小变大、短变长、弯变直、陡变缓,实现农机耕作互联互通,为大中型农机应用创造条件。重点扶持、发动、引导规模生产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率先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带头打造示范样本,进而扩大农机装备使用规模。
三是加强农机创新中试基地建设。聚焦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及柑橘、花椒、苎麻等特色经济作物,加紧在赵双百南部片区、南大万东部片区、管石桥西部片区分别建立一个柑橘苎麻中试基地、粮油类中试基地、花椒玉米类中试基地,助力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开展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打造农机装备高效应用局面。
(二)着力开辟“改机适地”路径。目前,一些乡镇、村社的农田地块还存在着无法通过宜机化改造达到农机通行作业的条件,面对这种情况,唯有进行“以机适地”技术创新,加紧研发制造、推广应用适合丘陵山地作业的农业机械,这是达川区解决“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关键抓手。
一是强化农机研发制造。依托达川区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加快招引培育一批生产蔬菜收获、水果采摘、果园轨道运输设备、苎麻打剥机械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引进几家生产插秧机、中拖、联合收割机等国内知名一流农机大企业,强力攻关、研发制造一批先进适用的高性能、多功能丘陵山地农机,更好地服务于丘陵山区农业。
二是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在南大万粮油园区打造一个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在双庙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建立一个果蔬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样板基地,发动园区内的群众及生产业主集成开展机械耕整、机械栽苗、无人机绿色防控、机械收割、农产品烘干、果蔬保鲜等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通过“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达到认识农机、购买农机、使用农机目的。
三是强化农机推广应用。一方面抓好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业主购买更多先进适用农机,整体提升农机装备数量,紧盯国家、省级农机化发展项目,协调推进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植保、烘干、秸秆还田六大环节机械化发展,力争实现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5%以上。另一方面抓好拓展应用,每年组织开展好机插秧技能大赛,油菜、水稻的机收减损的技能比武活动,围绕全区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开展苎麻机械打剥、花椒机器人采摘、柑橘轨道运输等拓展应用,实现达川特色产业全面机械化。
(三)着力破解“谁来种地”难题。未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及农村现有劳动力老龄化日趋严重,“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是摆在农业农村人面前的一道难题。面对农村现实,只有大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才是解决达川丘陵山地农业生产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一是培育新主体。培育壮大农机户、农机合作社,做到一村至少培育一个农机大户,一个乡镇至少成立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农机合作社,实现村集体增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化农业的有机衔接。
二是探索新模式。探索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加大技术支撑、资金支持,分片区在区内现代农机装备制造园、南大万现代农业粮油园区、铁山西部片区各建立一个农机装备先进、作业水平较高、管理运行规范、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所在片区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提供生产销售、农资统购、农机作业、维修、培训等全链条服务。
三是发展新业态。建立一个全区的“农机互联网+平台”,引导农机服务主体在“耕、种、收、统防统治、烘干”等主要作业环节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订单作业、承包服务、代耕代种等多种形式社会化服务,力争农业生产服务面积明显扩大,服务带动小农户显著增加。
(四)着力走出“机械化率低”困局。“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加快补齐达川区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短板,全面提升农机化水平,走出一条达川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结合本地实际,必须着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
一是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建立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农机、种植、畜牧、渔业、种业、农产品加工等有关方面的相互配合,推动产学研多部门联合攻关、品种栽培养殖装备多学科协调联动,加快选育和推广适于机械化作业、轻简化栽培的品种,促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全面配套,加快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围绕精准饲喂、环境控制和粪污综合利用等主要环节推动畜牧渔业机械化装备的综合应用水平,为全程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
二是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支持力度,以提高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围绕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和秸秆处理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提高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水平。
三是推动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紧扣现代丘陵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由粮油作物向蔬菜、水果、苎麻、茶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扩展,由种植业向林业、牧业、渔业等领域拓展,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在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开展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行动,将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列入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奖励资金使用范围,着力整村整乡推进。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开展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镇(乡)创建行动。
(五)着力增强“要素保障”动力。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必须要有强大的持续的推动力量,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必须强化组织、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全方位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一是构建专班推进机制。成立加快丘陵山地农机化发展工作专班,由主要领导担任总负责人,将农机化工作真真切切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工作日程,将农机装备数量提升、农机服务组织培育、农机基础设施建设指标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二是落实农机扶持政策。优先保障农机专合社、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用地和设施用地指标,对从事农机作业服务所得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每年从区级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资金中切块部分资金,重点支持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农机推广应用服务、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建设。
三是建强农机人才队伍。加强区级农机推广机构建设,充实配强一批专业型、引领性农机推广人员,完善乡(镇)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每个乡镇需明确1-2名专职推广工作人员,专门从事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宣传培训、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工作,利用专业技能培训项目,加大农机理论及实操培训力度,打造一支有农机工作情怀,有农机服务本领的农机推广人才队伍。
欢迎访问中国民间人才网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