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廖正英:乡愁如此——甜的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9-04 08:05:09    浏览量:


廖正英(河北Bxssyh130



       
夜色如墨,缓缓铺展在江南水乡的青瓦白墙之间。细雨如丝,轻轻落在石板路上,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像是老屋檐下那盏昏黄油灯在低语。阿瑾站在老宅的门槛前,指尖轻触那扇斑驳的木门,门轴发出久违的吱呀声,仿佛一声悠长的叹息,从岁月深处传来。


        她回来了。

       十年了,她第一次回到这座被雨水浸润的小城。街巷依旧狭窄,两旁的木楼依水而建,乌篷船在河面上轻轻摇晃,船头挂着一盏红灯笼,在雨雾中晕开一团暖光。她记得小时候,每逢元宵,父亲总会带她坐船去看灯会。那时河水清亮,倒映着满河的灯火,像银河坠入人间。父亲坐在船尾,哼着不知名的调子,母亲则在船头递来一碗热腾腾的汤圆,甜糯的香气混着水汽,氤氲在鼻尖。

“乡愁不是苦的,是暖的。”她轻声念着,像是在回应自己心底的疑问。

        她走进老屋,屋内陈设一如往昔。八仙桌上的铜壶还冒着热气,墙角的老藤椅上搭着母亲常穿的蓝布衫。阿瑾伸手抚过桌角那道浅浅的刻痕——那是她七岁那年,父亲用小刀为她量身高时留下的。如今那刻痕只到她的腰际,可记忆里的父亲,却永远高大如山。

       她坐在藤椅上,闭上眼。风从天井吹进来,带着潮湿的泥土味和远处桂花树的甜香。忽然,一阵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轻而稳,像是踩在她童年的时光里。她猛地睁开眼,门口站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里提着一篮刚摘的桂花。

      “阿瑾?”老人声音微颤,“是你回来了?”

       是隔壁的陈阿婆。小时候,她总爱往陈阿婆家跑,因为阿婆做的桂花糕最香。那甜而不腻的滋味,总能让她忘记考试没考好、被同学欺负的委屈。

     “阿婆……”阿瑾站起身,眼眶发热。

       陈阿婆笑着走进来,把桂花放在桌上,又从篮子里取出一块用油纸包着的糕点。“刚蒸好的,知道你要回来,我特意留了一块。”她笑着说,眼角的皱纹像秋日的湖面,漾开一圈圈温暖的波纹。

       阿瑾接过桂花糕,指尖触到那温热的纸包,心口忽然一颤。她轻轻咬了一口,糯米的软糯与桂花的清香在舌尖化开,仿佛时光倒流,她又成了那个扎着羊角辫、踮脚够灶台的小女孩。

      “你妈走前,总念叨你。”陈阿婆坐下,声音低缓,“她说,阿瑾最怕冷,冬天睡觉总爱踢被子,让我记得提醒你盖好。”

阿瑾的手微微发抖。母亲去世那年,她正在国外读研,没能见上最后一面。那段时间,她以为乡愁是刀,是刺进心脏的寒意,是永难弥补的遗憾。可此刻,她却感到一种奇异的暖流,从胃里升腾,蔓延至四肢百骸。

       原来,乡愁不是苦的。

       它藏在陈阿婆蒸的桂花糕里,藏在父亲哼过的老调里,藏在母亲临终前仍惦记她踢被子的牵挂里。它不是断裂的痛,而是延续的暖。

       夜深了,雨停了。月光透过天井洒进来,照在八仙桌上的铜壶上,泛起一层银光。阿瑾坐在桌旁,翻看母亲留下的旧相册。照片泛黄,边缘卷起,可笑容依旧清晰。有一张是全家在院子里包粽子,父亲笨拙地卷着粽叶,母亲笑着纠正他的手法,她和弟弟则偷偷把糯米捏成小团子扔着玩。那天阳光正好,槐花落在肩头,风里全是家的味道。

       她忽然明白,乡愁从不是对失去的哀悼,而是对拥有的珍视。它不是漂泊在外的孤寂,而是无论走多远,总有一盏灯为你亮着的笃定。

       第二天清晨,阿瑾起了个大早。她穿上母亲留下的围裙,打开尘封已久的灶台,生火,烧水,淘米。她要学着做母亲最拿手的糯米藕。藕孔里塞满糯米,加冰糖、桂花,慢火熬煮。香气渐渐弥漫,整个老屋都被温柔包裹。


       邻居们闻香而来。张叔送来新摘的莲蓬,李婶带来自家腌的咸鸭蛋,连许久不见的堂弟也抱着吉他来了。大家围坐在天井里,吃着糯米藕,喝着桂花茶,说着陈年旧事。堂弟弹起一首老歌,是母亲生前最爱的《茉莉花》。阿瑾轻轻跟着哼,声音微颤,却满是笑意。

       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像镀了一层金。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笑声清脆如铃。阿瑾望着这一切,忽然觉得,这座老屋从未真正沉睡。它只是在等她回来,等她重新点燃灶火,等她把记忆里的暖意,一寸寸续上。

       午后,她独自走到村口的老槐树下。树干上刻着她和发小的名字,中间画着一颗歪歪扭扭的心。那时她们约定,长大后要一起开一家小店,卖桂花糕和手绘明信片。后来她走了,发小嫁人,生子,守着这片土地过日子。可每当阿瑾寄明信片回来,发小总会回信,附上一张孩子抱着桂花糕的照片。

     “你走后,我每年都种一株桂花树。”发小曾在信里写道,“现在院子里有七棵了,等你回来,正好够做一屋子的桂花茶。”

阿瑾靠在树干上,仰头望着斑驳的树影。阳光透过枝叶洒在脸上,暖得让人想哭。她终于懂了,乡愁不是对故土的眷恋,而是对爱的回应。它不因距离而变淡,反而在时光中发酵,酿成一种更深的暖。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