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阙向东 (四川)
八十年代末十字口通往太平街菜市场,朝高坪地走的巷子里热闹起来了,斜坡坡一间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平房挂起了“盐都担担面”的牌子。店主李信元是自贡川剧团的当家小生,曾在魏明伦几部川剧大作中扮演主角:《易胆大》、《四姑娘》两部同时获奖的戏剧大作中均有他精彩的表演,后来这两部作品由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我在李老师家中看见过他购买的电影拷贝。最使李老师成名的是魏明伦的荒诞川剧《潘金莲》,该剧在戏曲和文学界炒得沸沸扬扬,李老师随该剧活跃在若多城市的舞台上。他演出的剧照刊登在若多的报刊杂志上,可谓自贡戏曲界的一大明星之一。
我和李老师同住在自流井区高坪地文化局职工宿舍,我住底楼,李老师住五楼,我们经常相见。在我心目中李老师乃一谦谦君子,梨园俊秀。可真没想到李老师居然粉墨登场开起了盐都担担面这样的小面馆。
担担面是昔日盐场走街串巷的面担担,叫卖者自己挑着担子,一头为一个火炉锅灶,一头为碗盏作料各类哨子的瓶瓶罐罐,专为社会底层的盐工们、市井贫民充饥塞饱肚子的大众快餐。担担面小巧玲珑,但是味道极为可口,自贡人吃面非常讲究哨子,什么牛肉面、炸酱面、鸡杂面、鳝鱼面、三鲜面、青蛙面等等麻辣鲜香五味俱全,哪像北方一些面馆,你点一碗牛肉面,清汤寡水,切几片牛肉放在汤面上就了事。
李老师经营的盐都担担面,面条是他自己和面自己碾,面条窄窄的、薄薄的,非常松软入味。他选用的酱油非黄豆熬制的酱油不可,他还非常注重选用厚厚的猪边油熬制的猪油、墨鱼和猪骨头慢火熬制的大骨汤。加上货真价实的各类哨子、新鲜菜叶。难怪盐都担担面自开张后连续几年生意火爆。我经常看见他店子门口排班站队候轮子的食客,也经常看见食客们桌子旁边一叠叠像自贡另一名小吃“庆云森水粉”一样,食客们吃完后摞起的空碗。
李老师的的经营延续了老自贡的习惯,要吃面先买牌子,随便哪个想吃混汤锅盔不得行!他那镔铁片片做的面牌子,大指姆头头那么大,稍不注意就捏不稳。
后来李老师的盐都担担面,我在五星街煤炭坝和东方广场原糖果厂旁边看见新开了两家,因爱吃担担面我经常光顾,得知这两家是李老师的两个爱女承父业而开的店子。李老师大女儿是我的老同学,我去她店子习惯先要喝一碗墨鱼大骨汤,这自然是额外照顾我这老食客了。
他三女儿开的店子多了一些文化味,店子墙壁上悬挂着他父亲艺术剧照,悬挂着原自贡市川剧团丑角老艺术家王守义,专门为盐都担担面撰写的极具昔日盐场担担生涯风情的诗词:“担担面,面担担,风味小吃传百年。天车下,卤池边,小巷里,大街前,处处都能见到担担面。万众享美味,一人担担担,爬坡坡翻坎坎,熬酷暑,度严寒,面担变面摊,面摊改面馆,一代一代传到今天,自流井人人人爱吃担担面。如今是北京人上海滩,东三省南海岸,处处都有四川担担面。献上一份乡情,道上一声祝愿,好人一生平安,忙里偷闲品尝一碗担担面。”
如今盐都担担面已传至孙辈经营了,但是专门经营盐都担担面的店子恐怕只有这一家了。每当走到东方广场时,我都会专程去品尝一碗牛肉面,延续一下我记忆中的美味。每当我品味着担担面时我就想,当年李老师思想更开放些,多收些徒弟,多开些连锁店,让盐都担担面品牌走向全国就更好了。
担担面是古盐场的一道文化风情,也是盐都美食名小吃的一款精品。李老师传承了这一民俗文化功不可没。我多么希望盐都担担面发扬光大,在我市的特色名小吃中熠熠生辉啊!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