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中国文学 > 正文
朱君明:人生不能活成负数(外一篇)——写给即将步入高校的女儿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7-30 12:23:09    浏览量:


朱君明(四川)



  亲爱的女儿,让我们欣慰的是,你以平常心顺利通过高考。不出意外的话,你将推着满载憧憬的行李箱走进大学校门,开启人生新的一页。在这充满无限可能的新篇章里,每一次思索、每一回行动,都在勾勒独特的生命轨迹。古人云“天道酬勤”、“懒惰的人,上帝对他也无法”、“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作为父母,我们更想告诉你:人生这场修行,是关于勤惰、公私、奢俭的抉择,更是对生命价值的追寻。“德配其位,适度消费”,正是让人生账本始终保持“正数”的关键法则。

  大学生活是一片广袤天地,既有自由驰骋的畅快,也暗藏迷失方向的危机。或许会遇见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同学,他们将晨昏颠倒视为个性,用虚拟世界的“胜利”填补现实的空虚;或许会目睹流连于灯红酒绿的同龄人,在霓虹闪烁中追逐短暂的刺激,用酒精麻痹成长的焦虑。那些奢靡的派对、攀比的消费,恰似潘多拉魔盒里的诱惑,看似光鲜,却会在不知不觉中腐蚀生命的根基。过度放纵不仅会透支健康,更会让人在无止境的感官狂欢里,渐渐丢失对理想的热忱、对自我的坚守。我们希望你永远记得,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别让人生的账簿过早地被画上刺眼的赤字。而“消费适度”正是抵御物欲陷阱的第一道防线,它提醒你,物质的满足应当与自身的经济能力、精神追求相匹配,不盲目跟风,不被虚荣裹挟,不让人生过早负债。

  但请永远相信,校园里始终有追光者的身影。清晨五点的图书馆,总有人伴着第一缕晨光翻开书页;深夜的实验室,总有人为一个数据反复验证。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他们以对知识的渴求为引,在求知路上步履不停。袁隆平院士终其一生扎根稻田,只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烈日下,他弯腰观察稻穗的身影成为田间最美的风景;风雨中,他寻找雄性不育株的脚步从未停歇。他用汗水浇灌出杂交水稻的奇迹,让无数人摆脱饥饿,为人类社会存入巨额“生命财富”。东晋王羲之少年时立志学书,日日临池习字,染黑一池清水,终让《兰亭集序》的墨香穿越千年;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的战火中,提着油灯彻夜巡视,用脚步丈量生命的温度,在伤员的泪光里书写了“提灯女神”的传奇。这些人用行动证明:每一滴汗水都是人生账户的“正数”存款。女儿,愿你在大学的知识海洋里,找到真正热爱的领域,像海绵般汲取养分,用每一次迎着晨曦的早起、每一回攻坚克难的坚持,为自己的生命账簿增添熠熠生辉的正数。

  集体生活是检验品德的试金石,在这里,你将无数次面临自私与奉献的抉择。宿舍值日时多承担一份清洁,社团活动中主动补位他人空缺……这些微小瞬间,都在丈量你的胸怀与格局。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索取中消耗他人善意,最终在人际关系中陷入“负债”。而君子虚怀若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心怀他人者,方能在集体中收获灵魂的“盈余”。张桂梅校长穷尽一生积蓄,拖着病体,在大山深处跋涉十余年,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托起两千多名女孩的求学梦;“当代愚公”毛相林带领村民,仅凭钢钎铁锤,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袁隆平院士不仅将杂交水稻技术无私分享给世界,更亲自深入田间,手把手教农民种植。他们未求任何回报,却在奉献中让人生价值不断增值。“德配其位”不仅是对能力的要求,更是对品德的期许。你年满十八周岁,已成年,未来你会扮演大学学生、社团成员、社会公民等多重角色,唯有以正直、善良、担当的品德为基石,才能在每个位置上站稳脚跟,让人生的每一次进阶都踏实而有分量,每一次成长都成为人生账簿上坚实的“正数”。

  大学校园如同微型社会,难免会被物质的表象迷惑。看着有的同学身着名牌、出入高档场所,你要警惕:奢侈就像易碎的肥皂泡,越追逐越空虚。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袁隆平院士一生朴素,一件衬衫穿到磨白,一双皮鞋修了又修,却将毕生精力投入科研,为国家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陈嘉庚先生,一生粗茶淡饭,却倾其所有创办集美学校、厦门大学,为国家培育万千栋梁;“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穿着打着补丁的衬衫,在荒岛上默默耕耘数十载,为祖国铸就深海重器……他们用节俭守护理想,将资源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力量。“消费适度”不是剥夺人生的乐趣过苦行僧生活,而是让你学会正视自身家庭经济能力,理性审视需求,将资源用在真正有价值的地方:一本好书、一次知识讲座、一场好的电影,这些精神层面的投资,往往能带来比物质消费更持久的满足,终将成为人生最持久的“增值资产”。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消费了多少、享乐了多少,而在于创造了多少、留下了多少。”这句话是我们想送给即将独立的你的人生信条。大学是探索人生意义的黄金时期,在这里,你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经历前所未有的事,也会面临无数次或大或小的选择。希望你永远保持清醒与善良,以君子之道修身,用勤勉对抗懒惰的诱惑,用奉献代替自私的狭隘,用节俭沉淀生命的力量。以“德配其位”要求自己,无论身处何种角色,都以高尚的品德为准则;以“消费适度”约束行为,在物质世界中保持清醒,不被欲望左右,让人生账簿始终保持“盈余”。多年后回望,愿你看到的不是满纸遗憾的“赤字”,而是一部记录成长与温暖的珍贵典籍,每一页都闪耀着属于你的独特光芒。

  女儿,人生不能活成负数,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告诫,而是我们用一生阅历凝结的感悟。愿你在大学这片广阔天地里,心怀信仰,眼中有光,脚下有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知识的殿堂丰盈内心,在实践的熔炉里锤炼品格,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价值的人。无论风雨多大,路有多长,家永远是你最温暖的港湾,我们永远为你加油、为你骄傲、为你守候。   

情满嘉陵江               

   寄一条嘉陵江给你

   和江里的万家灯火

   有一盏灯浅唱低吟

   夜夜为你亮到天明

   

   寄一条嘉陵江给你

   和江里的粼粼夜色

   有一条鱼逆流而上

   总想游进你的梦

   

   倘若江水有干了的时候

   那将剩下一片洁白

   那是对你思念的结晶

   那是我生命里的盐

  摩挲着泛着岁月痕迹的作品剪贴簿,发表在1995年6月8日《南充日报》第三版副刊的拙作《寄一条嘉陵江给你》依然清晰如昨。字句间流淌的,是初到异乡时对故乡最深切的眷恋。犹记1994年冬天,我戴着长长的围巾,头梳着效仿主席早年的中分发型,背着装满憧憬的行囊,从大竹来到果城。那时的我,如无根的浮萍在嘉陵江的波涛里起起伏伏,尝尽游子的甘苦。然而,在与这座城市的无数次磨合与拼搏后,我终于懂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真谛。如今,我早已习惯对老家的亲友说“我们南充,我们顺庆”,滔滔不绝给他们讲陈寿的才情、张澜的风骨、罗瑞卿的传奇和朱德的故事,满心欢喜地让他们看果城在我们手中长大,一天比一天美丽动人。

  书房里,五六十本红彤彤的荣誉证书整齐排列,烫金的字迹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这些证书,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我作为南充三十年变迁奋斗者、亲历者和见证者的最好证明。每一本证书背后,都是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日子,凝聚着为这座城市发展添砖加瓦的心血。

  重读旧作,老同事们那句玩笑话“你把嘉陵江寄走了,南充人民喝水怎么办”又在耳边响起。这调侃里,蕴藏着满是对母亲河最深沉的爱。三十年光阴,嘉陵江早与我水乳交融,大江流进我的血脉,滋养着我的灵魂,南充成了我身心栖居的第二故乡。这份心安,是江水赋予的归属感,是城市包容的温度。

  温故生情,夜游嘉陵江的念头如春笋破土。近日傍晚,我漫步至南门坝生态公园。江风徐徐拂来,带着江水的清凉,吹散暑气,令人通体清爽。沿江步道上游客如织,孩童嬉笑追逐,情侣相携低语,老人们三五成群话家常,欢声笑语与江水的流淌声交织成曲。全省最大的人工瀑布在霓虹光影中奔腾而下,飞溅的水花与绚烂的灯光交织,恍若银河倾泻人间。谁能想到,这片占地480亩、绿意盎然的生态绿洲,往昔竟是杂草丛生、垃圾遍布的荒芜滩涂?清晖阁飞檐翘角,在夜色中挑着暖黄的灯火,宋韵悠悠流淌;对岸万达广场的霓虹幕墙璀璨夺目,与清晖阁相映成趣,古典与现代在此完美交融。江面波光潋滟,两岸灯火摇曳生姿,倒映在水中,如梦似幻。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随着江风飘散,只余满心的惬意与悠然。恍惚间,当年笔下那条想要“寄走”的嘉陵江,早已在时代的浪潮中破茧重生,美得令人心醉。而我,也在此情此景中,更深切地体会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况味。

 “五桥架东西,天堑变通途”,五座大桥宛如长虹,横跨江面。桥上穿梭的车流,恰似跳动的音符,奏响南充跨越发展的激昂乐章。沿着江畔漫步,每一座桥梁都是奋斗的见证者,镌刻着南充发展的足迹。白塔嘉陵江大桥,斑驳的桥身诉说着跨江发展的艰辛起步;清泉寺大桥,如灵动的附点音符,为临江新区勾勒出宏伟蓝图;下中坝大桥,牵引着三区走向融合;都京港大桥,奏响激昂奋进的旋律;新晋的嘉陵江五桥,以优雅华丽的弧线,将“绸都”千年的织锦神韵融入现代建筑之中。这些宏伟工程的背后,是无数建设者们日夜奋战的身影,他们用汗水和智慧,共同铸就南充的辉煌。

  当夜幕彻底降临,“嘉陵史诗”主题灯光秀惊艳登场,点亮整片夜空,一场跨越时空的南充变迁展震撼上演。三百架无人机排列组合,化作浩浩荡荡的船队,重现当年摆渡过江的热闹场景。木筏缓缓移动,仿佛能听见船工们嘹亮的号子在夜空中回荡。刹那间,激光束划破夜幕,以光影为笔,动态描绘出五座大桥从无到有的建设历程——白塔嘉陵江大桥率先破土动工,清泉寺大桥接续而起,下中坝大桥、都京港大桥、嘉陵江五桥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每一道光束,都凝聚着建设者们的心血与汗水。音乐喷泉随着激昂的旋律腾空而起,与沿江各处广场舞的节奏交相呼应。万达广场的幕墙化作巨型荧幕,播放着南充从摆渡时代到五桥飞架的蝶变影像。清晖阁下,丝绸女神的投影手持蜀锦,锦纹流转间,幻化成五桥光影,无声诉说着南充从传统绸都迈向现代化都市的辉煌征程。这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登上央视,让全国人民见证南充的沧桑巨变。而我,作为这一切的奋斗者、亲历者和见证者,内心充满骄傲与自豪。

  站在双女石公园,630亩生态绿洲繁花似锦,如梦如幻。孩童的欢笑声与悠扬的歌舞声交织在一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罗瑞卿故居在月光的笼罩下,静谧而庄严,与公安文化长廊的灯火交相辉映,历史与现代在此完美融合。凝视着故居,我的思绪飘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罗瑞卿大将戎马一生,参加长征,主持抗日军政大学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又为公安事业鞠躬尽瘁 ,他和无数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用生命和热血为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基。如今南充的繁荣,高楼林立、五桥飞架,这“换了人间”的盛景,若他们泉下有知,定会倍感欣慰。而他们留下的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南充的血脉,激励我们传承信仰,在这片红土地上续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充新篇章。每当我漫步滨江大道,心底满是安宁,愈发确信“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份心安,是先辈们用奋斗赋予的底气,是南充给予的温暖与力量,更是我多年来为这座城市付出所收获的珍贵回报。

  作为南充三十年变迁的奋斗者和亲历者,望着眼前的一切,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从荒滩到绿洲,从棚户到商圈,嘉陵江见证南充在经济社会发展路上披荆斩棘、打赢翻身仗的艰辛历程。如今,虽已退休,但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在肩,我依然希望能继续发挥余热,为南充的美好未来添砖加瓦。“女神应无恙,当惊南充殊”,倘若丝绸女神踏云而来,定会惊叹于她守护千年的丝线,竟化作横跨天堑的通途。而这座浴火重生的城市,正以五桥为弦、江水为歌,在时代的舞台上奏响更加壮丽的新乐章。我也将带着这份“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笃定,带着传承红色基因的决心,带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使命,继续与嘉陵江同频共振,见证她的每一个辉煌瞬间。

  夜深了,广场舞的旋律渐渐消散在夜色中,可我仍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嘉陵江夜景里,不愿离去。流光溢彩的五座大桥恰似五线谱,将南充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谱写成气势恢宏的《南充颂歌》:

  川北儿女唱赞歌,

   南充颂歌万众谱。

   历史悠久的南充你远古流芳,

   人杰地灵的南充你古今辉煌,

   文明和谐的南充你颂歌嘹亮,

   开拓进取的南充你再续华章。    

【作者简介:朱君明,南充市顺庆区政法委退休干部,四级调研员,区老体协桌球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区老科协政法分会秘书长, 爱好文学,在各类媒体发表诗歌、散文300余篇(首),数次获征文奖。】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