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中国文学 > 正文
贺仲华避暑七里坪续短文两篇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7-13 07:25:14    浏览量:


贺仲华(四川Bxssyh099



一、云上桃源记

避暑圣地何处寻,仙女笑指七里坪!

有诗赞曰:

峨眉南麓隐仙坪,玉带穿林暑气清。

千叠翠屏云作帐,一泓寒碧月为璎。

松涛漱耳尘心净,竹露沾衣道骨轻。

欲问长生何处是?此山不语自峥嵘。

       七里坪者,非寻常避暑之地也。其地处眉山市洪雅之巅,峨眉之侧,海拔千二百米,云雾常绕,如仙人遗落之玉带。每至盛夏,成都平原热浪蒸腾,而七里坪上,凉风习习,俨然世外清凉桃园。

       交通之便,殊为难得。自成都驱车,经成乐高速,不过两时辰可达。新修之道路,蜿蜒而上,两旁绿树成荫,山花烂漫。昔日"蜀道难"之叹,今已成"通途易"之赞。山下有市集,百物俱全;山上有医院,救死扶伤。生活之便,不亚城中,而尘嚣远遁,真乃两全其美。

       气候之佳,尤为称奇。夏日均温不过二十一摄氏度,湿度适中,不燥不潮。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三万有余,深呼吸之,肺腑为之一清。山泉汩汩,经年不绝,水质清冽,矿物质丰富,饮之甘甜,浴之滑腻。老翁饮此水,白发转黑;病者浴此泉,沉疴顿愈。虽言之过甚,然养生之效,确非虚言。

       文化娱乐,亦不匮乏。有书画院,文人雅士常聚;有禅茶社,清谈高论时闻。体育设施完备,登山步道纵横,网球场、乒乓台、蓝球场、游泳池一应俱全。每当晨曦初露,便见老者打太极,少年习武术,壮者跑步打球健身,各得其所。夜幕降临,广场上音乐悠扬,舞姿翩翩,欢声笑语,直达云霄。

       美食之丰,令人垂涎。山珍野味,就地取材;农家小菜,返璞归真。老腊肉油而不腻,竹笋鲜嫩可口,野菜清甜爽口,豆腐嫩滑细腻。食客大快朵颐之际,常叹:"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

       较之峨眉,七里坪别具优势。峨眉虽名满天下,然游客如织,喧嚣嘈杂;七里坪则清幽宁静,宜居宜游。峨眉山高路险,老弱病残望而生畏;七里坪地势平缓,老少咸宜。峨眉商业化浓,铜臭味重;七里坪保留原生态,淳朴自然。峨眉如大家闺秀,盛装华服;七里坪似小家碧玉,清丽脱俗。

      七里坪之历史,可溯至明清。昔为茶马古道驿站,商旅往来不绝。今逢盛世,开发建设,旧貌换新颜。老屋修葺一新,新居拔地而起,古今交融,相得益彰。居民千余,和睦相处;游客数万,流连忘返。老者于此颐养天年,少者于此奋发有为,真乃人间乐土。

       登高远眺,云海茫茫,群山起伏,气象万千。七里坪如明珠镶嵌,熠熠生辉。其势如鲲鹏展翅,其态如凤凰涅槃,其神如蛟龙腾渊。天时地利人和俱备,发展之势,不可限量。

       嗟乎!当今之世,觅一清凉净土不易,得一处宜居胜地更难。七里坪集天地之灵气,汇人文之精华,实乃养生之福地,避暑之天堂。智者择居于此,乐而忘返;仁者游历至此,赞叹不已。

       云上桃源,名不虚传。





二、七里坪的甜蜜守护者


       每年来七里坪避暑,总喜欢到后山散步,来到山顶,又见一红光满面的养蜂老人,细问得知:

       老人叫牟兆明,是洪雅县止弋镇五龙村一组村民,1953年2月21日生人,老伴胡碧英1956年5月生人,俩人育一儿两女,儿女们均已成家立业,外孙女和外孙子们渐渐长大,本该享福的年代,牟师傅夫妇总是闲不着,牟师傅来到七里坪养蜂已达13年,老伴在家还种了近一亩地的茶叶,养鸡养鸭忙得不亦乐乎,他们是一对恩爱勤劳幸福的老人。

       在峨眉山麓的七里坪,初夏的山风裹挟着槐花蜜的清香。海拔1200米的原始森林里,珙桐花与五味子花以及无数叫不出名字的花竞相绽放,成群的中华蜜蜂在花海中划出金色的弧线,这里正是养蜂人牟兆明坚守了十三年的天然蜜场。

       清晨五点半,72岁的牟师傅已戴着纱帽穿梭在蜂箱间。他古铜色的手臂上留着细密的蜂针痕迹,却笑着说:"这是蜜蜂给我的勋章。"80个蜂箱沿山势错落排开,每个箱体都被他打磨得榫卯严丝合缝——这份木匠的手艺,是从18岁当学徒时就刻进骨子里的勤勉。

      "蜂箱比人脸还爱干净哩!"牟师傅用自制的棕毛刷仔细清扫巢框,动作轻柔得像在擦拭传家宝。三十年前转行养蜂时,他带着全家追过青海的油菜花海,守过陕北的枣林,最终被七里坪的百花留住了脚步。如今儿子继承了他的门窗安装手艺,两个女儿都在外打拼,而老人依然坚持亲手照料这些"会飞的孩子"。

       山腰的销售点前,贴着"假蜜赔十"的毛笔字告示。有游客质疑蜂蜜结晶现象,牟师傅当即舀起一勺含在嘴里:"真蜜入喉像丝绸,假蜜糊嗓子!"这份耿直换来的是顾客抢购——去年产的400多斤百花蜜,还没等新蜜上市就卖得精光。老人一年能为家里创收一万多元。

       夕阳给蜂场镀上金边时,牟师傅喜欢斟半杯高粱酒,看归巢的工蜂后足挂着饱满的花粉团。铝制饭盒里盛着老伴刚炒的腊肉,就着山风吃得津津有味。有老友来访,他定要开瓶啤酒:"咱这岁数还能酿蜜,就是老天爷赏的福气!"

       山涧的泉水叮咚作响,仿佛在应和老人爽朗的笑声。那些从蜂箱流淌出的琥珀色蜜浆,何尝不是岁月对勤劳者最甜的馈赠?当城市里充斥着勾兑的甜蜜,七里坪的蜂场依然坚守着最古老的契约——用真诚换取自然的厚赠,用汗水酿造生命的芬芳。

       七十多岁的牟兆明师傅身体全无一点毛病,身子还硬朗得很,他笑着给我们说,不管八十岁,九十岁,只要身体没问题,他就会一直坚持在七里坪后山养蜂,为人们酿造出更多的甜蜜!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