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中国文学 > 正文
贺仲华:好好说话——从舌尖到人生的艺术修行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7-05 07:58:36    浏览量:


贺仲华(四川Bxssyh099



          
最近看到一个为了3元钱杀死人的故事,因而引发了对语言表达的一些思考。

       故事是这样的:

       某粉店老板原来一碗粉是4元,后来涨成了每碗5元,而食谱价格表还没来得及修改。

       有一天三个年轻人来吃粉后,有俩人去付款,而另一年轻人说,明码标价每碗4元,为什么非要收5元。

老板是个没耐心的人,当时就吼起来,我说几块钱一碗就是几块钱,你吃得起就吃,吃不起就莫吃,你给老子滚!年轻人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于是两人就打起来了,老板先动手抽了年轻人两巴掌,掐住他的脖子,把他按在了墙上,瘦弱的年轻人在高大的老板面前无力反抗。

       但是年轻人觉得丢了面子,咽不下这口气,心里很堵,堵的快喘不过来气了,一定要收拾他,要让他付出代价,年轻人这么想着,冲进了后厨,顺手抡起一把菜刀就跑了出去,看见老板就一通乱砍,心里的怒火全集中在这把菜刀上,最后一刀,砍下了老板的脑袋。

如果老板懂得好好说话:这次只收每碗4元,下次开始收5元,食谱上我们还没来得及改正,对不起哈,这是我们的责任。如果这样表达,老板以不至于为3元钱丢了性命。

       这个故事很令人深思:

       一、语言的蝴蝶效应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刻着"认识你自己",而东方的智慧则告诉我们"观其言而知其人"。语言如同蝴蝶振翅,看似微小的表达差异,可能在人际关系的海洋掀起截然不同的风暴。某次公司年会上,市场部小王对着PPT说:"这个数据有问题",瞬间冷了全场;而资深总监老李却说:"这个数据给了我们新的思考角度",立即引发热烈讨论——这就是语言艺术的生动注脚。

       二、舌尖上的生死局

       1. 朱元璋的"佛前测验"堪称古代职场生死局。当皇帝问"朕要跪佛否",方丈一句"现在佛不拜过去佛"的太极妙答,既保全佛门尊严,又成全帝王威严。这比现代某些人动辄"你懂什么"的粗暴回应,实在高明太多。

       2. 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若开口便是"我的方案值你三趟跑",恐怕《出师表》就要改写。而实际上"鞠躬尽瘁"的表态,成就了千古君臣佳话。

       三、现代生活实用锦囊

       1.家庭场景:当孩子考砸时,错误的表达:"笨得像猪!"

      正确的表达:"这次错题都是下次的垫脚石,我们看看哪里能搭梯子?"

       2.职场场景:同事方案被否,错误的表达:"早就说你这不行"。

       正确的表达:"这个框架很有创意,如果加上某部分可能更完整"。

      3.社交场合:遇到观点冲突,错误的表达:"你根本不懂"。

      正确的表达:"这个角度有意思,我是这样想的..."

      四、语言修炼四重境

       1. 棉里藏针术:批评时用"三明治法则"——肯定+建议+鼓励

       2. 转码翻译法:把情绪语言转化为事实陈述,"你总是迟到"变成"这周第三次迟到了"。

       3. 留白艺术:重要对话前默数三秒,让情绪沉淀成理性。

       4. 镜像训练:每天复盘三句关键对话,想象更好的表达方式。

       五、哲思升华:言为心声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而说话正是最日常的修行。某位百岁语言学家临终前说:"我研究一辈子语言,才发现最好的表达是眼睛里带着笑,话里住着阳光。"在这个每分钟产生2.4亿条微信消息的时代,或许我们真该学学古人"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的智慧,让每句话都经得起心灵的拷问。

       结束语:从今天起让我们每个人成为"言值担当" 。

正如苏格拉底的"三重过滤"原则:你说的话是否真实?是否必要?是否善意?掌握语言艺术的人,终将在职场成为"关键先生",成为大赢家,在家庭化身成"定海神针"。

       我们每个人假如都能做到:一生好好说话。你的家庭定会温馨幸福,你的事业定会蒸蒸日上,你的人生定会顺风顺水。

       记住:舌头没有骨头,却能敲碎最硬的心墙;唇齿不过方寸,可建沟通的万里长城。此刻不妨对着镜子练习第一个微笑,毕竟,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从来不需要翻译——那就是真诚善意的笑容。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