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中国文学 > 正文
饶世义:二次中举好心酸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6-22 08:24:23    浏览量:


饶世义(四川珙县) 


  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制度,给有知识的青年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我就是得益于这样的机会。只是1978年的高考政策有点改变,要嘛报考大学,要嘛报考中专,不是大学没录取降为中专录取。

  我当时属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农村,一来对自己有几分胜算缺乏正确的判断,二来身居弱势家庭没社会资源,怕考不起学校走不出农村,因而被迫填报中专,结果榜上有名如愿以偿第一次中举,收到叙永师范学校数理班录取通知书。

  1983年1月15日,我参加在翠屏区教师进修校举行的宜宾地区教师进修学院物理专科函授招生考试,又收到一张录取通知书,“二次中举”。通过3年学习获得一张泸州教育学院颁发的专科文凭。要不是2003年在竞争珙县教育局职成股股长岗位时派上点用场,苦熬的三年还真的冤枉。

  “二次中举”让我挥之不去,回忆起来倍感辛酸和制度的不公!

  1982年,西南师范大学招收物理本科函授生,报考条件是完全中学的教师,当年珙县地方政府办学有5所完全中学,其中,洛表中学教师刘忠明考上了,通过3年学习也获得了本科文凭。

  据珙县第一高级中学退休的地理教师吴炜介绍:他在底洞中学任教,1982年他有条件报考了西南师范大学地理本科函授招生考试,考上了,通过3年学习也获得了本科文凭。

  我在城乡结合部的珙县附城乡小学教书,不是县管中学,没有资格报名,这是可以理解的……有理由相信,当年如果允许我们泸州教育学院物理函授班的同学报考西南师范大学函授班,应该有不少的人能考上。

  ——耻辱,1984年宜宾、泸州分家,宜宾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泸州教育学院,我们继续在学院学习。当时学院教师严重不足,有的是从中学抽调进来的,没有大学教材的教学经历。其中,《力学》科的教师教学能力实在太差不说,还随时发脾气训斥学员引起群情激奋,我们班委同学集体与函授站领导对话,希望更换这位教师。结果我们班委同学的《力学》科集体被钦定为补考成员,我是班上的生活委员自然在其中,学院居然听之任之。

  ——恐惧,攀枝花教育学院有个专科函授班,考试弄虚作假,大多数人作弊考试过关,少数人没及格不服气,将学院教师考前如何暗示、考场内学员如何传抄,一五一十举报给了省教委,导致那批文凭被卡了下来。函授站领导一而再、再而三地给我们讲,泸州教育学院受四川省教委监督,不能自己出考试题,不能自己阅卷,不能自己颁发文凭,教师不敢有半点马虎,学院必须严格考试纪律,不是学院没有人情,而是对我们负责。

  那时我体质较差,学习比较吃力,脱产离职在学院两个半年学习期间随时想家,上课有时精力分散,耳朵随时发炎,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每到要考试时就出现惧考症睡不好,复习时精力无法集中,完全是在集恐怖、紧张、无耐于一体环境下熬过的3年。

  ——可惜,我们涉力考上了函授,苦读了3年才拿到专科文凭。而没考上函授的人,有些凭社会资源免试到有关学院离职学习,两年就拿到专科文凭。

  珙县附城乡小学教数学的刘教师,就是免试进某学院改学了历史,拿到专科文凭后,回县重新安排在珙县中学教历史。

  珙县中学教物理的周教师,也是免试进某学院改学生物,拿到专科文凭后回校教初中生物课程。

  ——不公,免试进学院离职学习的人,毕业后在珙县教育局能有每天补助经费的报销,而通过考试苦读函授的人,却没有一分钱补助。

  两相比较“二次中举”能让人不辛酸吗?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