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中国文学 > 正文
潘兴斌微型诗及诗评选刊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4-03 07:45:04    浏览量:


潘兴斌(四川Bxssyh059


过洗鹤泉


不见其鸟影,不闻其鸟鸣


想是飞山顶瞰美景了

聊且掬饮些清澈,再徐行……


       洗鹤泉边不见鹤,内心是否会有一丝惆怅、失落?诗人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放下,转而宽慰自己道:“想是飞山顶瞰美景了。”利用巧妙的代入,假想它们也像诗人一样,更向山顶高处,去攫取一段美丽的风景。其不执着于眼前,放过了鹤,也就是放过了自己。掬饮清泉,心眼明亮,前行的路,想必更加畅快、轻松。(廖仲强点评)

       此诗诗虽篇幅短小,却蕴含着独特的韵味与意境。可圈可点颇多:

       开篇的悬念营造:诗歌以 “不见其鸟影,不闻其鸟鸣” 起笔,直接勾勒出一种静谧、空灵的氛围。这种未见鸟影、未闻鸟鸣的开篇,瞬间在读者心中种下好奇的种子,引发对 “洗鹤泉”周边环境的想象。读者会不禁猜测,为何不见鸟的踪迹,鸟去了何处,为整首诗奠定了神秘且引人入胜的基调。

       巧妙的联想过渡:“想是飞山顶瞰美景了”一句,诗人巧妙地将开篇的疑惑进行解答,通过合理的联想,为鸟儿的缺席赋予了生动的缘由。这种联想不仅自然流畅,还拓展了诗歌的空间维度,从洗鹤泉的局部场景延伸到山顶的广阔视野,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开阔,增添了一份灵动与活泼。

       富有画面感的行动描写:“聊且掬饮些清澈,再徐行……”描绘了诗人在面对洗鹤泉时的行动。“掬饮些清澈”这一动作,让读者仿佛能看到诗人俯身,双手捧起泉水,感受那清凉与纯净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出洗鹤泉泉水的诱人。而 “再徐行……” 则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读者仿佛能跟随着诗人的脚步,一同在这宁静优美的环境中缓缓前行,沉浸在诗歌营造的氛围里。

       语言简洁凝练:整首诗语言简洁,没有过多的修饰词,却精准地传达出丰富的情感与画面。用词质朴自然,与诗歌所营造的清新、宁静的氛围相得益彰,展现出微型诗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的特点。

       情感的含蓄表达:诗歌没有直接抒发情感,但从诗人对洗鹤泉周边环境的细致观察,以及一系列的行动中,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有更多的思考与感悟空间,使诗歌的韵味更加悠长。

       此首微型诗通过巧妙的构思、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空灵又充满生机的意境,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 。(智泉点评)


宝瓶口前小立


引水福良田,限流防洪患


眼观这大智慧成果

心田:涌动着对秦蜀守冰的缅念   

 

      微型诗《宝瓶口前小立》,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智慧的赞叹与缅怀。读后感如下:

       一、意象凝练,主题鲜明:前两句"引水福良田,限流防洪患"用十个字精准概括了都江堰的核心功能,形成工整的对仗。"福"字既作动词又含祝福之意,"限"字体现调控智慧,水利工程的双重使命跃然纸上。

       二、时空交错的抒情: "眼观"与"心田"构成感官与心灵的对话,现代观察者与古代建设者(蜀守李冰)通过时空隧道产生精神共鸣。"涌动"一词既呼应水流,又暗示情感澎湃,使物理工程升华为精神遗产。

       三、微型诗体的成功实践:全诗仅六行却完成"景——功——情"的三重递进:首句实写工程,中句过渡,尾句抒情。符合微型诗"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的创作规律,末句的"缅念"余韵悠长。

       四、历史厚重感的呈现:通过"秦蜀守冰"的特定称谓,将个人感叹锚定在历史坐标中。省略李冰之名而称官职,既保持古诗韵味,又暗含对古代官员为民造福的集体记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滴水映沧海,堪称微型诗中的水利工程——在方寸间实现了情感流量的科学调控。(智泉点评)


青城山的滑竿师傅


肩扛咸重的生活时光

曲折石径再陡再漫长

疲乏的步履,也要执着向上……

       潘兴斌的这首微型诗《青城山的滑竿师傅》,虽寥寥数语,却生动勾勒出滑竿师傅群体的形象,蕴含着深刻的生活洞察与情感力量。

       从内容上看,诗的开篇 “肩扛咸重的生活时光”,一个 “咸重” 用词精妙。不仅暗示汗水的味道,更将生活的艰辛具象化,赋予时间以沉重质感,使读者瞬间能感受到滑竿师傅们生活的苦涩与艰难。“肩扛”一词则凸显出他们承担生活压力的姿态,奠定了全诗对劳动者坚韧不拔精神赞美的基调。

       “曲折石径再陡再漫长”描绘出工作环境的恶劣。青城山的石径曲折、陡峭且漫长,这不仅增加了滑竿师傅工作的难度,更象征着他们人生道路的坎坷。短短一句,环境的艰难与挑战扑面而来,为后文师傅们的行动营造出压抑又充满考验的氛围。

       “疲乏的步履,也要执着向上……”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疲乏的步履”直白地展现出师傅们身体的疲惫,他们在沉重生活与艰难工作环境的双重重压下,身体已不堪重负。然而,“执着向上” 却陡然一转,即便如此疲惫,他们依然坚定地朝着山顶前行。这不仅是在描述攀爬青城山的动作,更象征着他们面对生活困境不屈不挠、努力向上的精神。省略号的运用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无尽想象空间,让人不禁思索他们在无数个这 样的日子里,凭借着怎样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在艺术特色方面,诗歌语言简洁凝练,没有多余的修饰,却精准地传达出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内涵,符合微型诗以小见大的特点。通过对滑竿师傅动作、状态的描写,生动塑造出坚韧不拔的劳动者群像,引发读者对底层劳动者的关注与敬意,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 。(智泉点评)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