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中国文学 > 正文
涂朝晖:外公与老牛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3-07 09:44:57    浏览量:


涂朝晖(四川)


     走在野外,花香与新翻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田野里一片繁忙,人们开始春耕了。

     一位老农,脸上纵横交错、刀刻般的皱纹深深地陷了下去,填满了汗水与泥土,古铜色的皮肤在夕光照耀下,显得越发粗糙与苍老。他高高地挽起裤腿,手里拿着一根细长的鞭子,吃力地走在老牛后面,留下一片片被耕耘的日子。

     这使我想起了已经去世多年的外公。


     外公长得矮小,大字不识,但是他当生产队队长的时候,却把生产队管理得井井有条。他也曾当过生产队保管,每季生产队分粮食,全队200多户人家,全凭记忆,就能清楚地记住哪家应该分多少,哪些人已经分了,哪些人还没有分,从不会弄错。

     只可惜由于长期下苦力,又缺乏营养,也没有做好防护,外公很年轻就得了哮喘病,所以外公只能干一些相对轻巧一点的活,家里要挑要抬的重活,就全靠外婆了。为了养活一家人,也尽量减轻外婆的负担,外公顾不上塆上男人们的嘲笑,背着小孩犁田、推磨、碾稻草……还接受了很多人都嫌麻烦,不愿意干的活——给生产队养牛。

     这头牛鬃毛稀少,瘦得皮包骨头,似乎已经到了垂暮之年,但四条腿却展示着它的坚强和力量。因为它干活从不偷懒、性格又温和,所以干活最多,脖子尾部有一道勒痕深深地陷了进去,布满了厚厚的老茧。

     外公的屋子紧靠着堂屋,由于年代久远,楼梯上方的竹篱笆墙壁破出了好几个洞,它们是我小时候经常光顾的、可以向外瞭望的窗口。通过这几个窗口,可以清楚地看见或者听见堂屋的一切。堂屋被人们经常行走的过道平分成两部分,靠外公家这部分,前半截堆了很多喂牛的干谷草,后半截就是牛圈。外公每天都把牛圈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农忙季节干完活,人们都在休息时,只要听见屋外上气不接下气、猛烈的咳嗽声,就知道是外公犁完田后,割草给老牛送来了。我总看见外公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把一背又一背的青草倒在老牛面前。老牛闻了闻,然后就开始大快朵颐。

     农闲的时候,外公还经常拿着铁篦子给老牛篦身上的虱子,把它们扔进有火的灰篓里,然后就听见一阵噼啪声响起。在外公的精心照料下,老牛逐渐强壮起来。有时候,外公还满怀歉意地和老牛摆龙门阵,他抚摸着老牛的背说,“老伙计,本来你也上年纪了,但我们一家吃饭,就全靠你了!”

     深秋,堂屋里变得有些寒冷。外公就找来一些砖块,把堂屋没有墙壁的那一面砌起来,给老牛遮挡风雨,还把家里的破棉絮搭在老牛身上。隆冬时节,天气越发寒冷,外公就干脆把老牛牵进卧室,让它睡在自己床边,给它喝热水。生产队的人都说,外公像心疼儿子一样心疼着老牛。

     日子就这样悄然从指尖溜走,外公的病日益严重,老牛也一天天地变老。

     每次去犁田,外公要在路上停歇好几次,才能走到目的地。老牛也总是静静地站立,耐心地等待着外公。

     那年冬天,寒风呼啸,细雨纷飞,世界仿佛已沉沉地睡去,原野死一般的静寂。山坡上水田里,外公与老牛枯瘦的身影,如两个黑色的小蝌蚪,在茫茫的雨雾里慢慢移动,佝偻而虚弱,单薄而荒凉。

     这块冷雨中的冬水田,使外公重病不起,给外公辛劳而困苦的一生,画上了一个沉重的句号。弥留之际,外公再三嘱咐幺姨娘,他走后一定要照顾好老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外公的眼睛也睁得大大的,盯着床边流泪的老牛。

     就这样,静静地,外公走了。那年他62岁。

     不久,老牛也走了。

     幺姨娘把老牛的头和四个蹄子带到外公那矮小的坟旁,挖了一个坑,把它埋了进去。

     几度流云舒卷,落花逶迤满地,外公与老牛的两座不起眼的坟茔,早已经淹没在野草丛中。清风徐来、夹杂着阵阵雨丝于我记忆里豁然醒来,氤氲着清寒与苍凉,飘进零落的花瓣里。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