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陆燕(四川武胜)
航拍于武胜县烈面镇 特约摄影师 夏俊林 摄
武胜县西北部嘉陵江畔有一座小镇,宛如时光深处的明珠,散发着独特魅力。它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自明代兴市繁荣,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活跃的商贸活动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曾被誉为“川东地区的小香港”。这座小镇,便是武胜县烈面镇。
烈面镇,是武胜规模较大的重镇。平日里街面就热闹非凡,逢场日、节假日更是人声鼎沸。临近年关,游子纷纷返乡,小镇更热闹了。周边金牛、赛马、礼安等乡镇逢一、四、七赶集日,也会来此采买。镇上几大银行都有、大超市也有好几家,医疗、食宿、交通等配套齐全,为百姓办事提供了便利。
记忆中的烈面镇,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尤其几条老街,木房、石墙、吊脚楼、石板小巷,每一处都仿佛在诉说往昔的故事。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除几家品牌店,大多价格实惠且能讨价还价。我过去常沉浸在这“讨价还价”的乐趣之中。
烈面镇近年在进行一些街区升级打造。其实,烈面场镇很早便有分区,人们对自己所需采买的物品在哪条街都心中有数。无论哪条街,美食都是不可或缺的。老街的豆花,中山街的锅边串串,粮站坝子的烧烤,流动的卤菜摊,还有锅盔凉粉、苞谷粑、霉豆腐等,各种美味数不胜数。每一种美食,都承载着小镇的记忆与情怀,让人回味悠长。
烈面镇的美食,是这座小镇的独特名片。走进小镇,各式各样的美食店、小吃摊烟火鼎盛,似有一种魔力,吸引你的目光,让你挪不开步。尤其中山街的“锅边串串”,每年春节,我必定带上兄弟姊妹,从金牛开车前去打卡。那时,街两边可谓“十步一摊”、处处人群扎“锅”,最多的时候有四十多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走到街尾张嬢嬢家。张孃孃在烈面卖“串串”已20余年,20年前我在烈面中学读高中时,她已在那里。只是那时她在街道左边,如今搬到了右边。过去大家都叫她“张孃孃”,现在人们都称呼她为“张婆婆”。
二十年来,张婆婆除添了些白发,精神依旧矍铄。她那“变态辣”的麻辣烫串串,丝毫未变。每当食客挑剔她家串串或与别家进行比较时,她绝不退让,依旧牙尖嘴利地“回怼”。而那些好事的食客,反倒享受她的“凶讨”,一边吃着串串,一边哂笑。
“锅边串串”当属武胜烈面一带乡镇的“专利”,它不需要太大的摊位,街边一个“风火炉”,一口大锅,一圈小塑料凳,几把串好的海带、豆皮、火腿肠、鹌鹑蛋……套着食品袋的不锈钢碗,便是全部。不论年龄、不分性别,有客请坐,吃好即走。素串从20年前的两毛一串涨至如今的一块,好吃嘴儿络绎不绝,从四面八方赶来,或三五好友,或独自享用。每个人的表情不一,有被辣哭的,有被辣爽的。食客想吃哪串可自行在锅里挑选,如果要吃更“耙”更入味的,就选颜色深一点的。在张婆婆家,你如果东挑西选,她会告诉你,“莫乱翻,这个才煮下的”,然后扒拉几下,抽出一串递给你。还不忘补上一句,“这个我都煮了好几个小时了,要几串?”食客满意地吃着,要了一串又一串。张婆婆彼时也和蔼很多,还会露出笑容和食客打趣。
在这充满烟火气的氛围里,张婆婆的串串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小镇生活的独特印记,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与情感,见证着烈面镇的岁月变迁与人间烟火。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