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本文作者贺仲华 (北京墨笺香文学社副社长)
人生在世,如舟行水上。明知终将舟毁船沉,却仍奋力向前。这舟,原不必问为何而驶,亦不必问驶向何方。舟自驶,水自流,两不相干,却又相依相存。
我曾见过一位老渔夫,日日出海,风雨无阻。问他为何如此,他只道:"不出海,鱼不会自己跳进锅里。"这回答看似简单,却道出了人生至理。我们劳作,非为不朽,只因腹中饥饿;我们相爱,非为永恒,只因心中寂寞。老渔夫的皱纹里刻着七十年的风浪,他的手粗糙如树皮,却能在最细微的波浪变化中感知鱼群的动向。他的一生,不过是在重复同一个动作,却在这重复中触摸到了生命的质地。
身体是我们唯一的舟。我认识一位舞者,四十岁时患了重病,医生断言她再不能跳舞。她却说:"我的腿或许不再听使唤,但音乐还在我血液里流淌。"她开始用上半身舞蹈,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舞姿。五年后,当我在剧院看到她时,她的表演让满座潸然泪下。那已不是用身体跳舞,而是用灵魂在舞动。她失去了双腿的灵活,却让整个躯体成为了表达的工具。这舟虽破损,却仍在破浪前行。
心态是舟上的帆。张先生中年丧妻,整日郁郁寡欢。一日,他在旧书摊上发现妻子生前最爱的一本书,扉页上有她的批注。从此,他开始收集带批注的旧书,渐渐成了一个收藏家。他说:"每一条批注都是一个陌生人的生命片段,我在延续他们未被倾听的声音。"悲伤化作了对生命的珍视,孤独变成了与无数灵魂的对话。他的收藏室里,上百本批注旧书静静地诉说着:痛苦可以转化为力量,失去能够带来新的发现。
人生如行舟,重要的不是抵达哪个港口,而是航行本身。李女士五十岁开始学钢琴,邻居笑她"半截入土还折腾什么"。两年后,她在家中举办小型音乐会,弹奏的虽不专业,却充满感情。她说:"我不是为了成为钢琴家,只是想听自己创造的声音。"她的手指在琴键上摸索,如同盲人触摸世界,每一个音符都是她对生命的礼赞。
钱财、名誉、房产,这些不过是舟边的浮沫,随波起落,终将消散。而身体与心态,才是真正承载我们度过生命长河的舟楫。爱护身体,如舟人保养他的船;调适心态,如舵手把握方向。如此,即便知道终将沉没,也能在沉没前欣赏到两岸风光。
人生这场航行,没有标准航线,没有必须到达的彼岸。我们各自漂流,时而相遇,时而分离。最终留下的,不是我们获取了什么,而是我们成为了什么样的人。正如那位舞者用残缺的身体跳出完整的生命,那位收藏家在别人的字迹里找到慰藉,那位老人在琴声中听见自己的灵魂。
虚舟已过万重山。当我们放下对永恒的执念,反而能触摸到当下的真实。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充分活过;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是否真正成为自己。
这舟虽虚,航行却真。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