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贺仲华:铭记历史荣光,砥砺强军新征程——2025年9.3大阅兵观后感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9-04 08:26:36    浏览量:


贺仲华四川Bxssyh099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2025年9月3日的大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和平与未来的坚定宣誓。这场阅兵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辉煌成就,彰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捍卫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与能力。  

        一、阅兵亮点:尖端武器彰显大国实力

      此次阅兵中,人民军队以崭新面貌亮相,多款先进武器装备首次公开,体现了中国军事科技的跨越式发展:  

      1. 战略威慑力量 

       东风-51洲际弹道导弹:采用高超音速滑翔技术,突防能力全球领先,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定海神针”。  

       巨浪-3潜射导弹:射程覆盖全球,核常兼备,标志着海基核反击体系迈入新阶段。 

      2. 信息化作战体系  

      歼-35隐身舰载机:适配国产航母,实现电磁弹射起降,大幅提升远海制空权。  

      无侦-10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具备人工智能协同作战能力,可执行侦察、电子对抗等多重任务。  

      量子通信指挥系统:实现战场信息绝对保密,打破传统电子战桎梏。  

      3. 新域新质作战力量

   “鸾鸟”空天战机:临近空间飞行器,可快速响应全球战略部署。  

      激光反导拦截系统:定向能武器实战化,构建多层次反导屏障。  

       二、历史启示:从抗战精神到强军使命,习近平主席讲话中强调“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80年前,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今天,我们更需以科技强军守护和平。历史警示我们:  

       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打造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团结就是力量: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凝聚全社会资源支持国防建设。  

       和平需要实力:只有具备“能战方能止战”的能力,才能有效遏制战争威胁。

       三、未来方向: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 科技创新驱动 

      加大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高超声速等前沿领域投入,推动武器装备智能化、无人化升级。  

      建设“天基信息网”,实现全域态势感知与精准打击。  

      2. 改革强军深化

     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提升各军兵种协同效率。  

     完善军民协同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研发(如商用航天技术转化)。 

     3. 人才战略支撑 

     依托军事院校培养复合型指挥人才,加强官兵科技素养训练。  

     设立“国防科技奖”,激励科研工作者攻坚核心技术。

     4. 全球安全贡献

     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人道主义救援。  

     推动国际军控对话,反对霸权主义,践行“共同、综合、可持续”的安全观。  

      结语:从胜利走向胜利  

      这场阅兵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既要铭记先烈“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牺牲,更需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进强军事业。正如习近平主席讲话所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人民军队必将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为民族复兴筑牢盾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力量!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