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饶世义:桃坪羌寨有点奇

来源:    综合作者:     2025-08-18 09:27:41    浏览量:


饶世义(四川珙县)



  2007年8月4日,上午8:30从宜宾南岸出发,途径成都、绕转都江堰、过阿坝州汶川县城,下午6:30到第一天落脚的地方——理县桃坪羌寨。接待我们的是一位30来岁的羌寨小伙子杨步兵,他住在进寨门、过大桥倒左手方向、沿河边向上约100米的第一家。我们一行18辆车、70人的队伍集中在他家吃饭,分散住在相邻的三户人家。  


                                         沿途看到羌族建筑风格的寨子   

  丁汝崇、周勇、杨兴浪和我一行4人住隔壁房东杨树德的家,杨树德有56岁,乡政府退休人员,之前教过书算羌寨有文化的人,对羌寨的情况如数家珍,在他那里我了解到桃坪羌寨主要有六大奇观。

  建筑设计的奇  

  据当地资料公示:桃坪古堡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专家、学者称这是世界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堡。而且是从来没有一个古堡像桃坪羌寨这样,一反传统城堡设东、西、南、北城门或出口的建筑程式,而筑成了以古堡为中心的、放射状的8个出口,8个出口又以甬道织成路网,本寨人进退自如,外来人却如入迷宫。   


                                            桃坪羌寨碉楼的建筑风格   

  位于四川省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是国家级重点文件保护单位,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尚有人居住的碉楼与民居融为一体建筑群,享有“天然空调”美名。其完善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艺术,被中外学者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神性的东方古堡”。  


                          桃坪羌寨用泥土和片石信手砌成的建筑风格

  建筑工艺的奇  

  羌寨内坚韧古朴的建筑都是在不绘图、不吊线、不搭架,用泥土和片石信手砌成的。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寨内石碉墙面不平光,是别具匠心地砌出的一个个波纹,使墙面正中出现一个从顶到底的棱角,这一棱角两侧被一分为二的墙,柔和地内弯,使墙面开成鼻状,其奥妙就在于使楼房所受压力通过这一曲线被波纹分流扩散,同时又使单调的墙面顿生峥嵘,历经千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包括地震波及(距离汶川城区16公里,2008年汶川“5.12”地震),古堡至今仍然完好无损。 


                                            桃坪羌寨的碉楼建筑风格

  我带有照相机的三脚架,走到哪里都可以进行自拍,既可以留点到此一游的痕迹,也让图片资料更具有真实性,避免图片有嫖窃之嫌。图(1)是我在寨们前的留影;图(2)是桃坪羌寨的羌族姑娘很大方与我合影留念;图(3)(4)是我在寨子标志性碉楼建筑前的留影。  


                                      桃坪羌寨民房门前的布局风格


                              桃坪羌寨民房单调墙面的建筑风格   


                                桃坪羌寨民房单调墙面的建筑风格

  水系布局的奇  

  堡内完整的地下供水系统是古堡建筑中独一无二的奇观。它从海拔5000多米高的大宝山上引出一股泉水,经暗沟流至每家每户。战争年代可以避免被对方断水,还可以作为逃离危险的暗道。和平年代又是经济有效的消防设施,这种“自来水”还可以调节室内温度,成为绿色空调,夜宿桃坪羌寨的活动也丰富。  


                 院落中用砖石砌成的路或带有顶棚的、两边有墙的通道。     


                                 桃坪羌寨内的甬道织成路网四通八达   


  桃坪羌寨这位卖土特产的羌族妇女的眼神显然对游客不友好,卖工艺品商铺前门可罗雀,一来有些工艺品特色大同小异,二来大家是以耍为主,对工艺品没啥兴趣。      


  图(1)我们一行的四人之一在桃坪羌寨街巷参观;图(2)寨子内的苞谷是吊在墙外不怕别人拿,不怕老鼠偷;图(3)寨子内的“古羌圣水”是经暗沟流至每家每户;图(4)寨子内地理位置的限制,街巷都比较狭窄。

  生态晚餐的奇  

  杨步兵的妻子很能干,为我们准备了的菜都是原生态的,有用高原雪水闷熟的白味马铃薯、凉拌野菜、炒野山菌、豆花……尤其是南瓜片、嫩豆角壳抹上湿豆粉炸成金黄色条状的两盘菜,大家一开始都误认为是炸焦鱼,吃在口中后方识“庐山真面目”。


                         原生态的马铃薯、凉拌野菜、炒野山菌、豆花…

  锅庄舞姿的奇  

  吃过晚饭,杨步兵在他坎上那家人的院坝内组织了羌族锅庄舞会。穿着羌族服装的6名16、7岁的羌族姑娘、4名20来岁的羌族小伙子是舞会的主角,40来岁的房东大嫂和一对童男童女也穿着羌族服装,率先手牵着手围着院坝中的篝火跳起了羌族锅庄舞。这种舞蹈动作简单欢快、舞姿优美、节凑感比较强。看视容易做起来难,当采风组中的二、三十人卷入跳舞的行列跳舞时,就老是合不上节拍、踩不准脚位,该顺时针移步时却在逆时针跨脚。该向内圈收拢时却在往外拉开……尽管跳舞的圈子七错八裂、东倒西歪,但大家还是在欢歌笑语愉快地渡过了两个多小时。


羌族锅庄舞会羌族姑娘们还是要打扮一番,跳起锅庄舞的舞姿比较活跃自然。

  篝火烤羊的奇  

  烤全羊有讲究,将一只整干净了的大全羊(增加了2只全鸡、2只全兔)绑在平铁架上,在院坝中的篝火上当众翻转烤制。平铁架是用直径12毫米粗的钢筋焊制的井字形,平铁架两端靠在焊有三格高低不等的铁支架上。开始时,下面堆的干木柴多火特别大,铁架支在最高位置。随着火势减小,将铁架降到中间格次。待篝火的木柴全部烧成碳状时,将铁架降到最低挡位。

  烤羊肉的人一边翻转烤,一边每将调好的调料反复刷在羊、鸡、兔表面上,正反两面反复进行了四五次刷调料的工序,一直翻烤了2个多小时,烤肉的香气四溢,惹得大家舞都不想跳了。  


  下午就将全羊宰杀处理好绑在平铁架上,天黑后,大家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锅庄舞,接待我们的老板杨步兵却不停地烤着全羊。  


      我不失时机地将相机递给同行的杨兴浪在现场留了两张影

  烤羊肉的人将烤熟的羊、鸡、兔肉砍成小砣装盘,分别端给大家吃。开始我只得了一小砣鸡和一小砣兔肉,味道真不错但不解馋。

  广本公司随团导游小陈看出我们的心思,她又去给我抢了一大盘羊肉过来。我先抓了一砣大约有3两重的羊肉大口地吃起来,当吃完同样大的第二砣时,才真正吃出了烤羊肉的味道——外酥内嫩口感好、约带骚臭的原滋原味美极了,后来多次吃烤全羊,根本就没有吃到这样的特色。

  ——走进桃坪羌寨,让我感受了羌族同胞先民们的聪明智慧,锅庄舞篝火晚会更让我有点流年忘返!   

【注:这套图片是佳能EF-350D数码相机、标准镜头,M档自动模式、200感光度拍摄,因此图片效果不算理想。】

  • 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LOGO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