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中国民间人才网 京ICP备2023017440号
“七一”建党节前昔,南充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组织党员干部和红色文化传承之星,参观调研顺沪起义遗址,追思革命先辈的光辉业绩。
1926年12月1日,为配合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中国共产党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在四川的泸州、顺庆地区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史称称顺泸起义。从1926年12月1日起义开始到1927年5月16日, 泸顺起义历时167天。起义失败后,朱德、刘伯承、吴玉章、陈毅等人总结经验教训, 又转赴江西,参与了八一南昌起义。
在顺庆区果山公园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顺泸起义遗址,就是90多年前顺庆起义召开誓师大会的地方,大家一起照像留念。参观的同志们在原南充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党组书记蒲杰同志带领下,边看边谈,认识到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一定不能忘记革命先辈们的流血牺牲。南充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还需要进一步维护红色景点,让各地前来参观学习南充红色文化的游子更加热爱南充这个全国12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助推南充红色旅旅经济发展。据统计,2024年世界各地来南充参观学习的游子超过一个亿。
顺沪起义 推动四川革命运动发展。顺泸起义纪念碑上刻着“1926顺泸起义纪念碑”几个大字。碑身正面由两支竖立的石刻老式步枪组成,背面从上到下镌刻顺泸起义简介和《义军指挥图》《义军奋战图》两幅石刻浮雕。在碑后岩石内凹处,石壁上有石刻一幅,浮雕两幅。石刻题目为“巴蜀革命第一枪”。右侧是“巴蜀革命第一枪”的浅浮雕,浮雕内容为刘伯承、杨闇公等起义领导者及起义战士,寓意四川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最右边的浮雕是起义战士奋勇冲杀的场面,再现了当年波澜壮阔的战斗场景。
1994年12月,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顺泸起义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0月,在栖乐山上的顺庆起义指挥部遗址处建起顺泸起义纪念碑石刻。“纪念碑石刻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时期力图掌握革命武装,率先打响巴蜀革命第一枪,为南充革命斗争史书写了光辉一页的景象,已经成为一座历史纪念丰碑和红色旅游景点,经常有市民、游客前来瞻仰。”蒲杰同南充红色文化传承之星,徐兴发、寇波云、陈元国等同志,站在纪念碑前,抚今追昔,历史的烟云,仿佛就在眼前。
1926年12月,为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的胜利进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书记杨闇公和朱德、刘伯承、吴玉章领导了震惊全川的泸顺起义。顺庆起义于12月3日下午4时开始,指挥部设在西山栖乐寺,经过浴血奋战,起义军占领顺庆城,建立了“南充县国民革命政府”,四川军阀慌忙调遣人马,分数路围攻顺庆。刘伯承指挥部队进行了英勇顽强的顺庆保卫战。但终因敌众我寡,12月16日,起义军被迫从西山向开江县撤退,刘伯承转赴泸州指挥泸州保卫战。泸顺起义失败后,朱德、刘伯承、吴玉章等转赴江西,参与了南昌起义,走上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新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里,对这次起义有一段专门的评价:顺泸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力图掌握武装的第一次勇敢的尝试,是牵制敌人配合北伐的重大军事行动,同时也是有力地推动了四川的革命运动的发展,成为党在大革命时期争取改造旧军队的一个范例。“顺泸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夺取政权斗争的伟大实践,为1927年南昌起义揭开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序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姜华说。
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何平、副会长寇波云、陈元国、文勇等,专注研究泸顺起义已久,撰写发表文章,就起义的时代背景、主要特点、历史意义进行多次宣传报导。挖掘搜集红色藏品,“在顺庆区档案馆内,保留有30余万字的《顺庆起义资料集》,收录了当时的电报、讣告等各类文献,为我们还原顺泸起义始末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在撰写过程中,还找到了曾亲身参与顺泸起义的两名老战士所写的回忆录,从另一个角度还原了起义中的一些细节。在今天,顺泸起义的事迹和红色精神在南充仍然影响巨大,成为全市开展红色文化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素材之一。
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可绝不能丝毫动摇我的信仰。我的头可断,志不可夺。这是泸顺起义主要领导人杨闇公在牺牲前对敌人的怒斥。”前不久,何平在顺庆区大北街社区的一堂党史课上,向100余个社会组织代表和社区党员群众讲述起了顺泸起义那段历史。通过参观学习,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顺泸起义的过程和细节,感受到共产党人对信仰的追求和热爱。”红色文化传承之星们纷纷表态,要继续发扬顺泸起义的革命传统,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不忘来时路,奋斗新时代。
(北京墨笺香文学社高级社员何平供搞)
欢迎访问北京智慧子月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
Hot content
视频推荐
VIDEOS